林業與信息化的深層“對接”

——遼寧林業信息化建設之路係列報道之綜合篇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11年04月22日 瀏覽次數:
    當前,林業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的一大亮點。遼寧作為首批全國林業信息化示範省,曆經10年從無到有、起步騰飛和快速發展3個階段的建設,如今已探索和積累了豐富的建設經驗和成果,並成為助推遼寧現代林業建設快速發展的“推進器”。為了探究遼寧省林業信息化的建設模式,日前,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專程深入遼寧采訪,領略了林業信息化建設引領現代林業發展的風采。
    從無到有,鋪設信息高速公路
    遼寧省林業廳廳長曹元說,過去的10年,對於遼寧省林業信息化而言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10年。10年間,林業信息化,已從一棵幼小的“樹苗”逐漸成長為一棵“大樹”。
    2002年,遼寧省林業信息中心在麵臨解散的省林業物資站基礎上宣告成立。
    擺在這個部門麵前的一個尷尬的問題是,從信息中心主任何謙到基本員工,大多數人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該如何走向思維、技術革新的最前沿?
    “建就要建最好的門戶網站。”何謙並沒有因此放鬆要求。
    員工們摸爬滾打,從打字開始學起,從各項專業技術學起,終於建立了遼寧省林業廳第一個門戶網站。
    如今,經過近10年的不懈努力,遼寧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省、市、縣三級林業專網建成,上連國家林業局,下連14個市、38個廳直事業單位、科研院所、50多個重點林業縣區的林業信息化高速公路鋪設完畢。2010年,省、市、縣、鄉四級高帶寬林業專網投入使用,一條集音頻、視頻、數據傳輸為一體的通訊及信息交彙綜合業務網絡平台正在為林業係統的更好運轉發揮作用。2009年,遼寧省林業廳成為全國林業信息化先進單位,遼寧省成為首批全國林業信息化示範省;2010年,省林業廳門戶網站獲得年度中國政府優秀網站獎、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林業係統十大優秀網站稱號。
    何謙說:“我也想像宋丹丹小品裏演的那樣,寫一本遼寧林業信息化的《昨天、今天、明天》。記錄著遼寧林業信息化的建設白手起家的艱辛,飛速發展的輝煌,發展前景的廣闊。”
    立體整合,每一個銅板花出價值
    遼寧林業信息化從設計之初就明確了一個思路:統一規劃,標準先行。
    2006年10月,遼寧省林業廳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數字林業領導小組,邀請專家成立和數字林業建設專家委員會,確定了總體規劃及六個子規劃,實現了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製式、統一門戶、統一管理,搭建了遼寧“數字林業”核心平台,同時製定了遼寧“數字林業”10項21個係列標準,為係統建設、軟件開發提供了統一建設標準和接口,有效降低了實施風險,確保了全省在統一標準下建設。
    “核心平台的搭建,節省了經費,消除了信息孤島,避免了各自為戰的作法。如果沒有這個核心平台和統一標準,現在全省可能有幾十甚至上百個獨立設計、建設的門戶網站。”何謙說。
    在核心平台框架下,遼寧省用先進理念搭建數字林業框架整合地理信息數據、各類森林資源數據以及各級林業部門信息數據,建立林業地理信息係統的海量數據庫,實現海量數據的存儲管理與信息共享,在此基礎上實現了資源管理、造林信息管理、采伐作業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應用係統的無縫集成,滿足各業務部門初始需要,避免了重複開發及各自為戰造成的資源浪費,縮短了建設周期,大大降低了係統的風險和運營風險。
    “錢花得少,開發的係統多,應用的領域多。”這是何謙對於遼寧省林業信息化建設所作的總結。2010年,遼寧省林業廳又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遼寧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利用移動公司的技術和資源,建立了護林員監管體係、森林資源防控體係,搭建了物聯網應用平台。采取移動公司先期投入,林業廳分期支付租用費方式,使信息化步入跨行業聯合建設時代。由於移動基站多設置在村邊路旁,在基站上安裝遠程監控係統、傳感係統與通訊係統,可對森林火災易發地段實時監管。僅這一項就比自主建設節省大量建設、維護費用,讓每個監控點可減少一次性投資20萬元以上,可一次性節約投資2000萬元。
    物聯網應用,感官延伸至深山遠林
    2009年4月9日14時01分,沈陽市棋盤山遠程監控指揮中心發現位於沈北新區與棋盤山旅遊開發區交界處的南溝水庫附近突發森林火災。從前端攝像頭回傳的圖像上看,火點濃煙滾滾。棋盤山森林防火指揮部迅速向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緊急報警。沈陽市副市長王翔坤迅速啟動《沈陽市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並趕赴火場一線指揮,根據信息係統提供的情況統一調度各方麵撲救力量,物資、人員迅速到位,明火於當日18時30分被撲滅。
    這是利用物聯網技術成功撲救森林火災的一次實戰案例。
    自人類提出物聯網概念以來,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係統、紅外感應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與互聯網結合形成龐大網絡,大大擴展了人類的視野和感知空間。2009年,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中國進入“感知時代”。
    “物聯網技術應用很廣,在林業工作中更可大有作為。”曹元廳長說。遼寧省目前已經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了溫度傳感、溫室控製、廠區監管、森林氣象站、古樹保護和候鳥遷徙觀測係統,極大提高了林業資源監管、綜合營造林管理、林業災害監控和應急管理能力。
    “我們在森林防火車上安裝遠程監控係統,不但能將現場圖片實時傳輸到指揮中心,重要的是能將火災現場的視頻畫麵傳播到指揮中心,防火車變成了現場直播車。在木材檢查站、重要路口安裝的電子眼有效震懾了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利用遠程監控係統、傳感係統與通訊係統,對火災易發地段實時監管,在監控頭上安裝傳感器,對當地溫度、濕度、風向實時報送,形成火災預警。”何謙介紹。可以說,務林人的眼、耳、手已經無限“伸長”,觸及深山遠林那些以前無法企及的角落,森林資源得到了“貼身”保護。
《全國林業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依靠傳統的管理手段遠不能滿足指導現代林業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必須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林業所有的“物”接入網絡,並對海量數據進行靈活和高效處理。物聯網時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誰抓住機遇,誰就能占據戰略製高點,誰失去機遇,誰將再次受製於人。
    這次起跑,遼寧林業無疑衝在了前麵。
    理念升級,打通最後一公裏信息渠道
    “林業信息化建設不能獨立進行,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林業資源管理和林農。”
省林業廳的這種服務理念始終貫穿於遼寧林業信息化建設始終。如何改變林業傳統粗放的管理模式,成為信息化建設首要考慮的問題。
    政商務一體的門戶網站群是遼寧省林業廳門戶網站第三次全新改版的新麵貌。政務公開、商務功能增強是新門戶網站的特色。從今年1月1日起,全省木材運輸證、采伐證、林權證的管理全部使用網絡版行政審批係統,統一采取外網受理,內網辦理,外網反饋的辦公模式。目的是通過網絡為交易提供真實的信息和法律效力憑證,防止林權交易詐騙,便於金融部門開展抵押貸款工作。目前網站已拓展1000個企業子網,辦理各種證件6萬多份,專家回答網民谘詢上萬條。信息化真正實現了為林業企業服務,為林農服務。
    林信通商務平台的搭建,是遼寧林業信息化又一次新的嚐試,目的是為林農打通“最後一公裏”信息渠道,解決林農知識短缺問題,為企業提供政策信息、供求信息,為林農提供林產品價格和與市場等相關的信息服務,補齊了以往的信息短板,為信息化服務林改拓展了新的空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