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過,清明在即。全國由南到北進入一年一度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國土的大好時節。今年又恰逢國際森林年和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0周年,也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召開全國綠化委員會第29次全體會議,時機選擇很好,議題非常重大,意義非同尋常。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回顧總結“十一五”國土綠化成就,安排部署“十二五”和今年國土綠化工作。剛才,賈治邦同誌再次傳達了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關於國土綠化和林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並代表全國綠化委員會,對2010年的國土綠化工作進行了回顧總結,對“十二五”尤其是今年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杜鷹同誌代表全國綠化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林業局宣讀了《關於表彰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送審稿)》,經審議原則通過,下一步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先進的示範帶動作用。張永利同誌作了《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1-2020年)(送審稿)》的編製說明,會後,請國家林業局和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按照大家討論的意見盡快修改完善,按程序報批後印發。下麵,我講三點意見:
黨中央、國務院曆來高度重視國土綠化事業,“十一五”時期采取了一係列促進林業改革發展、加快國土綠化的重大舉措,首次召開了中央林業工作會議,開展了許多林業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工作。我們作出了開展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重大決策,這是我國改革發展史上,尤其是農村和農業改革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對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出台了促進林業產業發展的扶持辦法,完善了繼續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部署,廣泛動員,狠抓落實,紮實工作。國土綠化事業取得了曆史性的偉大成就,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一是國土綠化的深入推進,為生態狀況逐步好轉發揮了關鍵的支撐作用。國土綠化是生態建設的核心內容。過去5年,全國共完成造林2529萬公頃、撫育中幼林3133萬公頃,治理草地3333萬公頃,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麵積2300萬公頃。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2004-2008年)資料顯示,全國森林麵積達到1.9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0.36%,森林蓄積達到137.21億立方米,分別比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1999-2003年)增長11.7%、2.15個百分點和10.2%。隨著林草植被的逐年增加,我國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狀況明顯好轉,全國沙化土地麵積已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萬公頃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17.17萬公頃。國土綠化事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有效改善了國土生態狀況,而且有力提升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二是國土綠化的深入推進,為人居環境逐步改善發揮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在城市,通過城市規劃建綠、舊城改造增綠、中心城區擴綠、庭院拆牆透綠、城郊生態屏障添綠等多種形式,推動城市綠化實現快速發展。從“十五”期末到“十一五”期末,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麵積由105.84萬公頃增加到149.45萬公頃,綠化覆蓋率由32.54%增加到38.22%,人均公園綠地麵積由7.89平方米增加到10.66平方米。在農村,通過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等活動,加大了四旁植樹和庭院綠化力度,鄉村麵貌逐步改善。目前,城鄉統籌、資源互補的城鄉綠化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城鄉居民可以更直接、更廣泛地分享國土綠化成果。交通、鐵路、水利、石油、冶金、部隊、武警等係統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認真落實綠化責任,改善了城鄉人居環境。
三是國土綠化的深入推進,為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各地在推進國土綠化進程中,正確處理生態建設與發展經濟的關係,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使造林綠化工作得以良性發展。2010年,全國林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一些山區農民林業收入占到總收入的60%以上。尤其是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為興林富民注入了強大活力。全國累計確權集體林地24.31億畝,占總麵積的88.6%,7260萬農戶拿到林權證,3億多農民直接受益。全國林地直接產出率由2003年的每畝84元提高到2010年的198元。同時,草原家庭承包經營製度不斷完善,全國共落實草原承包經營麵積33億多畝,占可利用草原麵積的66%。農牧民擁有的生產資料明顯增加,增收致富渠道進一步拓寬。
四是國土綠化的深入推進,為提高生態文明意識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通過深入宣傳發動,植綠、愛綠、護綠已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中央領導同誌率先垂範,每年都堅持參加義務植樹。共和國部長植樹、將軍植樹等活動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各地群眾植紀念樹、種紀念林已蔚然成風,成為人們移風易俗、借樹寄情的重要標誌。“十一五”期間,全國累計參加義務植樹27.7億多人次,植樹117.2億多株。我國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已成為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大的全民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活動,生態文明觀念逐步深入人心。在推動科學發展的新形勢下,“生態立省”、“生態立市”、“生態立縣”,“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已成為各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目標;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已成為各地改善城市生態的重大舉措。
五是國土綠化的深入推進,為鞏固林業基礎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支持國土綠化的政策體係初步形成,國土綠化事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林業發展的基礎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過去5年,中央林業投資達2979億元,比“十五”增加80%。國家提高了營造林補助標準、國家級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相繼啟動了造林、林木良種、森林撫育和森林保險保費等補貼試點,將32種林業機具納入農機具購置補貼範圍。國家建立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製。金融扶持造林綠化政策取得重大突破,林權抵押貸款規模不斷擴大。科學造林護林營林取得重大進展。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和國有林場林區改革試點深入推進,為國土綠化事業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總體來看,過去的5年,是國土綠化工作經受嚴重自然災害考驗、再創佳績的5年,是國土綠化功能逐步拓展、作用不斷彰顯的5年,也是國土綠化質量全麵提升、成效更為明顯的5年。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一是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搞綠化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我們國家的政治優勢和製度優勢。二是堅持改善生態狀況、推動科學發展、促進興林富民的工作目標,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謀劃國土綠化事業。三是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工作原則,統籌兼顧各方利益訴求。四是堅持工程建設、義務植樹和社會造林並重的工作格局,最廣泛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五是堅持依靠科技進步、依靠改革創新和依靠法製建設的工作方法,為國土綠化事業提供不竭動力和堅實支撐。這些經驗,既是過去國土綠化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今後做好國土綠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二、深刻認識加快國土綠化進程的重大意義
我國造林綠化事業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很大距離。目前,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問題十分突出的國家,森林覆蓋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麵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7,沙化土地麵積占國土總麵積的近1/5,水土流失麵積占國土麵積的1/3以上,90%左右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在退化。可以說,生態差距依然是我國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的一個重要方麵,生態問題依然是製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突出因素,生態建設依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大任務。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加快國土綠化進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自覺地做好國土綠化工作。
(一)加快國土綠化進程,是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就必須堅決摒棄主要依靠消耗資源、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林業是龐大的循環經濟體,是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國土綠化進程,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狀況、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良好的基礎支撐,而且可以增加森林資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豐富的原材料和林產品。必須繼續加大國土綠化力度,切實加強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的建設與保護,在推動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加快國土綠化進程,是應對氣候變化、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迫切需要。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成為國際會議的重要議題。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對於吸碳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通過森林碳彙實現間接減排,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和日益青睞,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優勢所在。在2009年9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胡錦濤總書記莊嚴承諾,要“大力增加森林碳彙,爭取到2020年森林麵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如期實現這一目標,是各級國土綠化部門的一項政治任務,關係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大局和國家整體形象。《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已將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確定為約束性指標。必須繼續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切實加強森林撫育,如期完成規劃確定的發展任務,如期兌現我國作出的莊嚴承諾。
(三)加快國土綠化進程,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我國山區麵積占國土麵積的69%,山區人口占全國人口的56%,不少山區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山區發展步伐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促進山區農民增收致富是“三農”工作的重點難點,改變山區農村落後麵貌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艱巨任務。山區具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物種資源,發展的潛力在山,致富的希望在林。必須繼續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助推產業結構調整,釋放山區發展的巨大潛能,帶動億萬農民增收致富。
總之,加快國土綠化進程,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所需、實現生態良好的民心所向、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勢所趨、解決“三農”問題的重點所在。我們必須提高認識,抓住機遇,堅持把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與國土綠化的自身規律緊密結合起來,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總體要求與國土綠化的具體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任務與國土綠化的多種功能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國土綠化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推動國土綠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努力開創“十二五”時期國土綠化事業的新局麵
做好“十二五”時期的國土綠化工作,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實現2020年林業“雙增”目標這一核心任務,堅持依靠人民群眾、依靠科學技術、依靠深化改革,依托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加大造林綠化和森林經營力度,不斷擴大森林麵積,努力提高森林質量,為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改善人居環境、保障林產品供給等國家戰略作出更大貢獻。力爭到2015年,全國森林麵積達到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以上,森林蓄積達到143億立方米,適齡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65%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到11.2平方米,改良草原麵積累計達到5000萬公頃,人工種草保留麵積累計達到2500萬公頃。為此,要切實做好以下五項工作。
(一)認真實施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規劃的生命力在於實施。這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1-2020年)》,明確了今後10年國土綠化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建設重點和保障措施。我們要廣泛宣傳《規劃綱要》,統一思想、營造氛圍、凝聚力量,形成推動貫徹實施《規劃綱要》的強大合力。要將《規劃綱要》確定的建設任務,層層分解到省市縣,逐級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並嚴格檢查驗收,確保如期完成。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進一步完善支持措施,為開展國土綠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全麵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實踐證明,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是調動農民造林護林積極性、加快推進國土綠化進程的重大舉措和有效途徑。今年要全麵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主體改革任務,繼續完善森林保險、抵押貸款、林權流轉、采伐管理、合作組織和服務體係建設等政策措施,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林改成果。開展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完善國有林區改革試點。要通過全麵深化林改,創新林業體製機製,完善林業政策措施,提高林業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增強林業發展的活力與吸引力,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尤其是廣大群眾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不斷壯大國土綠化的力量。
(三)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這是推進國土綠化事業的偉大創舉,是被30年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重大舉措,必須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各級綠化委員會要在堅持過去好的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研究探索推進義務植樹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除直接組織適齡公民參加植樹活動外,還要積極鼓勵適齡公民通過綠地樹木認建認養、古樹名木保護等多種方式履行植樹義務,不斷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努力讓這項活動更有內涵、更具活力、更富成效。
(四)著力鞏固國土綠化成果。當前,我們麵臨著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的雙重任務,麵臨著林地麵積減少和森林守護難度加大的雙重壓力,麵臨著自然災害侵襲和人為活動破壞加劇的雙重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建設一片綠色已是極為不易,保護好一片綠色就更加困難。我們要在加快國土綠化步伐的同時,加大綠化成果的保護力度。要及時修訂森林法、全民義務植樹實施辦法,靠法律法規鞏固成果。嚴格征占用林地綠地審批管理,依法嚴懲盜伐濫伐林木和非法占用林地綠地行為。切實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嚴防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維護森林草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抓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努力降低成災率,不斷提高防治率。
(五)切實加強國土綠化工作的組織領導。國土綠化是一項群眾性、公益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必須依靠各級黨委和政府強有力的組織領導。要繼續完善地方各級政府造林綠化目標責任製和部門綠化責任製,加大責任製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考核和獎懲力度。特別是要將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兩項指標分解落實到各級地方政府,研究製定切實可行的考核辦法,確保任務如期完成。要加強各級綠化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建設,健全機構,充實人員,保證辦公條件和工作經費,為國土綠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同誌們,國土綠化是一項功在當代、蔭及子孫、澤被千秋的偉大事業。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信心,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再創“十二五”國土綠化事業新佳績,為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