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的“乾坤清氣”作品:不過數片葉,滿紙都是節。畫作近景中三、五枝清淡有力的竹節,頂天立地、剛直不阿,體現出“縱淩雲處也無心”的高尚氣節。
梅、蘭、竹、菊四君子是中國文人畫的傳統題材,寄寓著畫家對於崇高品格的追求。沈先生的竹子,可以說是不學他枝、不宗一家。他追求的是一種趣味、一種追求,畫叢竹、密竹,追求一種意境,表達了一種祝願。是多種情味的表達,能使色入墨,而又用墨破色,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他學貫中西的繪畫技法。
卞孝萱先生曾這樣評價沈威峰的畫:“沈威峰對揚州八怪耳濡目染,繼承了華新羅的表現手法。沈威峰的畫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他的畫有很多特點,這裏我說兩個特點:一是融入了西洋畫的技法,形成了他自己的特色;特別是用光、用色,透視感明顯。八怪不食人間煙火,他們是出世的,沈威峰是入世的;二是特別的貼近生活、貼近自然,使我們感到非常的親切。”
《中國美術大辭典》總主編邵洛羊先生說:“我是主張中國畫要姓‘中’的,中國畫要講傳統的,作為傳統首先要講筆墨,如果不講筆墨的話,我說不是中國畫。中國畫之美,美就美在筆墨。但我看到沈威峰的畫,大吃一驚。他的畫不但很大氣,而且他的畫是有精妙筆墨的。他的畫基本是維揚畫派、揚州畫派的傳人,但又有自己的東西,他各方麵的吸收很強,也有西方的,有西方的光、色彩、講透視、講影子等。啟功兩句話很有道理,‘有傳統、有創新、維揚畫派的傳人’。”
美術評論家劉曦林先生在大型藝術片《神韻》采訪中這樣評他的作品:沈威峰現在的藝術,我們如果從語體的角度來談花鳥畫的話,可能有工筆的、寫意的、半工半寫的,它應該屬於半工半寫的。小寫意就可能顧及到它的像形,它的神,也顧及到個人主觀情感的抒發,它有一定程度的提煉,沈威峰對生活有熱烈的情感,他熟悉江南的竹林,各種各樣的草木、花鳥,表現的各種形體比較生動,筆墨也比較熟練。所以他是很有前途的畫家。中國的藝術隻有靠中國人自己。你現在不要受市場的幹擾,老老實實在下功夫。齊白石三十八歲時沒有畫到你那麼好,你也有信心。那麼在文化底蘊深厚的江南一帶,揚州、蘇州出現沈威峰這樣的畫家不是偶然的,他有這個文脈,他將這個傳統繼承下來了。黃賓鴻說:“山水畫要有意境,花鳥畫要有情趣,人物畫要有神采。”很值得琢磨琢磨。
曆代畫竹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焦點就是在於創造。這樣一個基本點板橋說過多次,或雲自立門戶,或雲自樹其幟。他喜歡蘇軾的竹、文同的竹、石濤的竹。但他的竹不是留影,而是心中的創造,是心中的筆墨,這種筆墨之美,是把自然萬物溶入畫家的心靈,才會從他的胸中流溢出來,讓我們感覺到了一首交響曲中的華彩樂章。正如畫家曾自言“畫竹插天蓋地來,翻雲覆雨筆頭栽,我今不肯從人法,寫出龍須鳳尾排。”
他生活在蘇州,其地多雨,那裏的園林、街巷、小橋流水、青瓦白牆,每天都在潤澤著他的身心。細雨沐浴著他的靈魂,他在蘇州雨中養育著“浩然之氣”。所以讀他的作品能強烈的感覺到他筆墨中的水氣,大氣磅礴、清心澄明的暢快之美。他創造了竹畫的新境界,屹立於畫壇,宛如臨風一竹,清光照人、生機勃勃、清氣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