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工藝在遠古時代就有了,古人一開始用於雕刻的主要材料都取自動物或植物,比如骨頭、木頭、象牙、犀角等等。由於古人缺乏環保意識,所以有很多早期在中國地區可見的珍貴動物,比如犀牛,都逐漸絕種了,象牙來源也日趨減少。下一講會講貴重材質的雕刻,而這一講僅限於竹子—竹雕。
竹文化
竹雕的原材料就是竹子,來源廣泛,易於雕刻,價格低廉,所以供人發揮的空間很大。最早的竹器,目前能夠看到比較成形的帶有雕工的是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竹勺,勺柄上帶有很精細的雕工。竹雕藝術在唐宋史籍中都有很明確的記載,但能夠看到的出土實物並不多。
明中葉以後,竹雕藝術迅速崛起。我們已知的明代竹刻大家,都不僅限於竹雕,包括犀角、象牙和紫檀等材料也能雕刻,但為什麼都稱他們為竹雕大家呢?因為中國文人賦予竹子很高尚的品格。比如圖案中常見“竹梅雙喜”、“歲寒三友”鬆竹梅、“四君子”梅蘭竹菊,這些都反映出中國人賦予竹子的優良品格,這種品格第一是清高,第二是堅韌。
中國的竹文化是一種非常廣泛的文化,深入民間。比如清代大畫家鄭板橋有詩: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他寫的“六分半書”被文人稱讚為“亂石鋪街”;他畫的竹子受到推崇,非常有名。今天不僅能欣賞到他的繪畫,還能在其他雕刻藝術上見到他的竹石,這些都彰顯出竹文化如何深入人心。民間還有這樣的話:“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麵花。”這是文人通過觀察自然植物後所賦予的一種人格化的品質。竹子是空心的,在漢語中與虛心非常巧合。
在所有雕刻使用的材料中,竹子是最便宜最易得的。今天到南方去,能看到大片竹林。文人使用竹子,希望通過自己的參與、設計,使這樣一種普通的材質能夠達到非常高的境界,化腐朽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