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綠化長江行動”造林突破百萬畝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11年03月21日 瀏覽次數:

    重慶市“綠化長江 重慶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3月上旬,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對重慶市森林工程林業項目檢查驗收結果表明:重慶市沿長江兩岸已實施的100萬畝綠化工程全部合格。

    去年春天,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會見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時提出綠化長江構想。隨即,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全國政協人口環境資源委員會、中國綠化基金會積極響應,向全社會發出“綠化長江 重慶行動”響亮號召。截至目前,全國企業和民眾承諾認捐21億元。

    據重慶市林業局局長吳亞介紹,在國家林業局和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下,綠化長江重慶行動掀起了建設高潮。重慶市動員全社會參與,搶時間,上下聯動,在設立的1個主場、40個一級分場(區縣級)和1002個二級分場(鄉鎮級)同時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克難攻堅,突破“綠化禁區”。長江流經重慶600多公裏,三峽水庫舉世關注,庫區移民、水土流失、泥沙淤積、生態問題堪為全球難題。重慶是整個長江流域中生態環境最為敏感、最為重要又最為脆弱的地區,蓄水保水能力弱,幹旱地質災害頻繁,水土流失麵積高達2.6萬平方公裏,占三峽庫區麵積的56%,森林覆蓋率僅22%。每年直接進入庫區的泥沙超過5300萬噸。在這樣的地方造林,需要克難攻堅。奉節縣境內的長江兩岸山大坡陡,土層瘠薄,立地條件差,造林難度大。他們輔以爆破方式,開挖見方1米以上的大窩,為每株樹苗培施底肥2公斤-3公斤,並澆足定根水,為苗木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有效克服了立地條件差,造林成活率低,苗木長勢弱的問題。通過造林技術的探索創新,大大提升了新植苗木的成活率,且長勢良好,實現了“造一片、活一片、綠一片”的目標。豐都縣根據立地條件和難易程度,按照“適地適樹、突出特色”原則,合理確定不同的造林方式,堅持大苗、大坑、大肥、大水標準,提高造林標準,落實技術措施,確保苗木栽得下、能成活、保得住、有效益。

    做強產業,鋪就持續發展之路。重慶市林業局在“綠化長江 重慶行動”中引導各地按照總體規劃,結合本地實際因地製宜,做到生態與產業結合、新造與改造並舉、補植與管護並重,生態林、景觀林與經濟林共建。

    雲陽新造林就達8.6萬畝,重點培育了優質柑橘、銀杏、枇杷、龍眼、國槐五大主導產業,堅持“抽針補闊”原則改造低效林6.2萬多畝;忠縣發展雷竹、柑橘基地1.8萬畝;奉節在長江綠化中發展油橄欖基地1萬畝多畝;豐都縣在雙路鎮實施林苗一體化2520畝;巫山、奉節克服石漠化程度高、造林難度大,新造林分別達到5萬畝、11萬畝,讓長江兩岸裸露山岩再披“綠裝”;涪陵加大苗圃建設力度,解決種苗短缺問題。

    盤活資源,打造“綜合收益”平台。重慶市引導沿江各縣(市、區)創新綠化機製,積極探索補助方式、工程管理等建設機製,放大資金使用效益,大力推行專業隊造林模式以及“帶資入場、墊資造林、三驗終驗”的管理模式,保障了工程健康穩步推進。豐都縣實行供苗商包供苗、包品質、包栽植、包成活、包管護、包見效的“六包責任製”,保障了工程建設質量。墊資造林也是重慶在長江綠化中盤活資源的實招,部分區(縣)在上級資金沒有到位的情況下,不等不靠,通過土地儲備、銀行貸款、社會捐贈、業主投入、土地入股、對口支援等多渠道籌集資金,保障了工程建設進度。巫山縣自加壓力,通過政府融資、企業墊資等方式籌集資金1.2億元,在曲尺鄉、大溪鄉、巫峽鎮提前實施長江兩岸綠化4萬畝,取得了較好的建設效果。
    “幹得更好、全麵發力”,重慶市縱深推進長江兩岸綠化工作,將今年定為突擊年中的重點年,計劃將新造林100萬畝,改造30萬畝。2月28日,市政府與沿江各區(縣)簽訂了長江兩岸綠化目標責任書,並將考核納入對區(縣)政府部門的目標考核和對一把手的政績考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