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春光明媚。筆者在瀘州市納溪區合麵鎮太山村七社200畝雜竹種苗基地看到:8名工人正忙碌著剃竹苗,早已汗流浹背。麵對竹苗堆成的小山,年逾五旬的老板牟文華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今年估計能賣出30多萬株苗子,收入50萬元應該不成問題。”他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當初猶豫就失去了機會。”
牟文華是合麵鎮鳳坪村六社農民,平時樂於學習,敢於嚐試。曾做過木材生意,開過飼料廠,辦起養豬場,在周圍群眾眼中,是頭腦“靈光”的致富能手。2006年,精明能幹的牟文華“聞”到了商機:納溪區是全國十三大雜竹縣區之一,區委、區政府將竹產業作為富民強區的“四大產業”之一,大力發展壯大竹產業。然而,僅區內每年的雜竹種苗需求就達數百萬株。在本地建竹苗基地,不僅運輸成本低,而且還具有種苗失水少,栽種成活率高等優勢。於是,牟文華果斷發展了50餘畝竹苗繁育基地。
2007年底,素有“中國草漿第一股”美譽的河南銀鴿竹漿有限公司落戶納溪區,控股瀘州巨森紙業公司,成立四川銀鴿竹漿紙業有限公司。四川銀鴿入駐後,迅速投入資金進行技改和擴建,竹原料需求和價格急增。同時,納溪區委、區政府一係列竹產業發展優惠政策的出台,使牟文華看到發展竹苗的光明前景,更加堅定了發展壯大的信心。2008年,牟文華又毅然投入20多萬元,租地將竹苗基地擴大到200畝。
“原先認為隻要是農民都會種竹,哪知當了幾十年的農民學的東西還多。”為了抓好竹苗基地的撫育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牟文華向造林專家請教,將竹子病蟲送到納溪區林業局森防站進行辯認,對症下藥。在牟文華的精心管理下,竹種苗長勢喜人。“打窩、栽種、施肥……樣樣都有嚴格的技術要求;綿竹病蟲害有竹筍夜蛾、竹象蟲、竹煤病……病蟲害防治馬虎不得。”牟文華對栽種和病蟲害防治技術講得頭頭是道。他說:“為滿足群眾的不同的栽種需求,選擇了雜交竹、撐綠竹、綿竹等優質高產品種。”
由於竹種苗具有品種優良、運輸成本低等優勢,在納溪區政府組織的種苗招投標“陽光采購”中,牟文華的竹苗一舉中標。他說:“下一步準備走養豬—種竹—林下雞的循環種養殖模式,帶動周圍群眾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