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是什麼?
專家稱,是指森林生態係統為生物物種提供生存與繁衍的場所,從而對其起到保育作用的功能。其價值是森林生態係統在物種保育中作用的量化。主要測算的物種保育指標為多樣性指數、單位麵積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價值、瀕危指數等。
依托中國森林生態係統定位研究站網的長期連續觀測數據,我國已完成了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的測算。評估結果表明,我國森林生態係統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為2.4萬億元/年,占2008年GDP的7.98%。
此次評估有許多創新之處,不僅重視反映森林中物種的豐富度,還兼顧表達物種分布的均勻度特別是瀕危物種在其中的分布價值。
專家稱,加強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的監測與評估,可以有針對性地探討和解決森林經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維護森林生態係統的健康和生物多樣性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各類生態係統中,森林生態係統擁有的生物多樣性較高。尤其是熱帶雨林,雖然僅覆蓋地球陸地表麵的7%,但其包含的生物種類卻占全球已知物種的50%~70%。另外還有大量的物種,尤其是昆蟲還未被分類,大部分已知物種也還未進行充分的認識,其生物學、生態學、食用或藥用以及其他潛在的有益特性從科學的角度仍然未知。由於全球森林減少,致使動植物物種生存的空間、生活棲息與繁衍的環境遭受破壞而麵臨瀕危或滅絕。據科學家預測,按照每年砍伐1700萬公頃森林的速度,在今後30年內,物種極其豐富的熱帶雨林可能要毀在當代人手裏,5%~10%的熱帶雨林物種可能麵臨滅絕。對於需要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才能孕育出來的物種在短時間內遭到滅絕,損失難以估計。如果能夠科學地量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價值,並不斷監測,就會引導人們重視森林之外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更大價值,也會促使人們更加重視森林的多種功能和自我調控能力,協調森林經營與人類的多種關係。
與固土保水、固碳效果、淨化大氣環境功能的監測與評估相比,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監測與評估因其特殊性相對滯後,但因此也成為新技術的突破口。
傳統的調查方法,主要是利用野外抽樣調查、室內試驗和各地調查數據的手工彙集等方法獲得生物多樣性數據,數據準確性和可靠性受到極大的限製,隨著地理信息係統、遙感和全球定位係統的發展,三者緊密結合,可以為人們提供精確的基礎資料,其中包括圖像和文中數據,為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研究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森林物種保育價值屬於森林非使用價值範疇。由於非使用價值量化具有一定的難度,長期以來,隻是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核算方法,這些方法普遍缺點是:采用間接指標,指標受人為因素影響大,評估結果的可比性差。2008年,中國森林生態係統定位研究網絡中心主任、首席專家王兵等人提出了基於Shannon-Wiener指數的森林物種保育價值評估方法,並運用此方法對中國森林物種保育價值進行了評估,評價結果更接近理論認識。為了解決稀缺物種存在價值估算結果偏低的問題,又引入瀕危係數指標,經瀕危係數修正的Shannon-Wiener指數法能夠綜合反映森林物種量(多樣性、麵積)與質(瀕危性)的因素,這就改變了以前研究隻能了解森林的豐富程度而不能明確珍貴程度帶來的巨大損失。
中國森林生態係統定位研究網絡長期監測表明,我國森林生態係統具有強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為數以萬計的植物和動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