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召開“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第二期項目啟動會”,再次對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第二期項目的總體規劃、內容與目標、試驗方法、野化培訓大熊貓個體選擇等進行科學論證。這標誌著因汶川大地震影響暫停的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工作重新啟動。
長期以來,我國野外大熊貓種群麵臨著棲息地破碎化的嚴重威脅。為切實解決野外大熊貓極小種群的長期存活,在繼續加強棲息地保護建設的同時,國家林業局及時確立了利用野外救護大熊貓個體和經過野化培訓的圈養大熊貓個體補充野外大熊貓極小種群“雙管齊下”的戰略。2003年7月,臥龍研究中心率先啟動了“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第一期項目”,將亞成體大熊貓“祥祥”送到野化培訓場接受生存能力訓練。
在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第二期項目中,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將綜合考慮大熊貓行為、體況、心理和遺傳多方麵因素,在現有圈養種群中選擇4隻大熊貓個體進行為期3年的野化培訓,係統研究總結圈養大熊貓個體獲得野外生存能力的培訓方法,力爭早日培訓出適合放歸野外的大熊貓個體。該項目將綜合運用熱紅外視頻監控係統、地理信息係統、無線電定位等先進技術對試驗個體進行全方位監測和數據收集。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大熊貓母獸孕激素和應激激素變化、幼仔的生長發育比較、母幼行為比較、大熊貓母幼及社群關係、飼養管理及營養策略、疾病防控研究、野化圈被采食竹子恢複研究以及適宜放歸地選擇等方麵的研究。
據悉,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計劃在第二期項目中通過3~5年時間完成2~4隻大熊貓幼仔的野化培訓,將1~2隻具有野外生存能力的培訓個體放歸野外,並開展研究。具體步驟包括2010年完成1~2隻母獸在野化培訓圈內產仔;2011年實現斷絕人工食物,使幼獸具有並強化野外生存能力;2012年完成獨立培訓幼獸,並將評估合格的幼獸放歸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