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觀點回放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10年05月06日 瀏覽次數:

    在不久前閉幕的第七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上,國內17個城市的市長和城市森林建設領域的專家,圍繞“城市森林·低碳城市·兩型社會”主題,介紹了發展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生態的做法、經驗,並探討和交流了建設城市森林、打造低碳城市的理念、思路及建議。

    城市森林應作為低碳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本屆論壇上,市長和專家們達成共識:城市是能源資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地方,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和難點。發展城市森林、打造低碳城市,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是調整產業結構的有力舉措,是消除個人碳足跡的有效途徑。

    國務院參事、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家盛煒彤說,森林能夠改善小氣候,夏天防暑降溫,冬天防寒保暖;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將碳貯存在木材和土壤中;木材可以替代石化燃料和鋼、水泥、鋁等高能耗材料,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耗。在當前難以有效減少能耗和排放的情況下,發揮森林的碳彙作用,能夠拓展城市生態容量,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盛煒彤認為,我國許多城市在近郊或遠郊有大麵積丘陵山地的森林,這部分森林麵積大,森林生長量和碳彙能力的潛力也很大,對於發展城市低碳潛力巨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蔣有緒說,森林的吸碳減排作用巨大、效果明顯,是工業直接減排所不可比擬的。城市森林植被所增加的碳彙,可以抵消其工業生產和社會消費排放碳總量中的很大一部分。他認為,發展城市森林應當作為低碳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條件(水熱條件等)的城市和地區不妨把發展城市森林作為首先的目標,然後再創建低碳城市。他還建議,低碳城市(社區、示範區)應當建立申報、評審和建成的製度與標準指標體係,並把綠化和森林建設列為重要指標。

    森林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綠色動力”

    目前,我國大部分宜林地都已基本完成造林任務,造林開始從山上延伸到山下,城市森林建設已經成為現代林業建設的新領域。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對綠色的需求日益強烈。把森林建在身邊、把綠色留在身邊,已經成為生態建設的現實需要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訴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認為,發展城市森林,有助於解決城市環境問題、提高城市競爭力,有助於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群眾生態意識,有助於發展農村經濟、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

    遼寧省本溪市委副書記、市長王世偉說,一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森林,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不能沒有綠色。本溪是我國重要的資源型重工業城市,在城市生態建設上,曾切身體驗過汙染給城市發展帶來的困惑和彷徨。曆經20多年的城市生態建設與治理,如今的本溪,“綠色”已經成為最顯著的城市特色,“森林”已經成為叫得響的城市名片。城市森林建設成果在惠及廣大市民的同時,也成為本溪發展不可或缺的“綠色動力”。

    建設城市森林必須因地製宜

    創建森林城市非一日之功,必須有曆史的基業、文化的積澱、科學的發展和持之以恒的建設。市長們紛紛表示,將堅持不懈地推進城市森林建設。

    湖北省林業局局長王海濤提出,要從根本上轉變林業發展方式,即生態建設要從山上走下來,林業產業要從林區走出來,林業改革發展要讓老百姓富起來。他說,城市森林建設要從注重視覺效果為主轉向視覺與生態功能兼顧轉變,從注重綠化用地麵積增長向提高土地空間利用率轉變,從城市綠化向城鄉一體綠化轉變。

    李文華在發言中特別提醒,各市要因地製宜推進城市森林建設,不能千篇一律;要重視農林複合經營,發展循環經濟,探索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途徑。

    在談到城市森林結構問題時,盛煒彤建議,在城市森林中要注重培育多層結構的森林,合理配置植物,增加喬木樹種及比例。同時,要注重城市森林經營,提高森林生長量,提高森林碳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