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寧夏石嘴山建市之初樹少得可憐:隻有居民區的房前屋後種了一些楊樹、柳樹,折合麵積不足200畝,全市森林覆蓋率不足1%。經過近50年的艱辛播綠,石嘴山的城市麵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市轄兩個區的森林麵積達到88.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6%,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
石嘴山因煤而建,如今這座煤炭資源枯竭型城市正在綠色中重新崛起。
8月16日,記者借采訪中國•寧夏•石嘴山林業奇石博覽會暨塞上濕地節的機會,走進綠色石嘴山。
綠城,塞上煤城重新定位
石嘴山園林管理局局長鮑有記給記者看了這樣一幅圖片,拍攝地點是賀蘭山東麓的一片山坡。圖片上滿目荒涼:黃沙漫漫、碎石滿地、土地裸露,掙紮著長出的幾蓬沙蒿是惟一的綠色。看到這圖片,記者馬上聯想到岑參的著名詩句:“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畫麵外記者仿佛聽到了風在狂吼。可如今,記者站在賀蘭山東麓的北武當景區看到的情形卻是:綠樹成行,碧草如茵,鮮花遍地。如果不是在樹下的沙土中發現了許多比拳頭還大、棱角分明的礫石,簡直不敢相信,這裏曾是荒涼的戈壁灘。
大武口森林公園是石嘴山荒灘戈壁綠化的得意之作。8月16日一早,記者慕名參觀了大武口森林公園,許多老人在裏麵悠閑地散步,享受著晨光中的綠色。當地人說,這裏不是市中心黃金地帶,但這附近的房價卻很高——珍貴的綠色提升了房產的價值。
大武口森林公園地處賀蘭山的風口地帶,以前這裏是“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經過10多年的建設,如今這裏綠樹成蔭、花香四溢,更有亭台樓閣、人工湖泊點綴其間。在鮮花綠樹的裝扮下,這裏很難再找到戈壁荒灘的痕跡。
踏踏實實搞綠化,讓石嘴山市民真正地得到了實惠。參加石嘴山濕地節開幕式的路上,開車的周師傅一路和記者閑聊。周師傅30歲出頭,他說,他的老家在河北唐山,但在石嘴山長大。以前,石嘴山的天總是灰蒙蒙的,風沙也大,整座城市找不到多少樹。他指著中華奇石山生態園的方向告訴記者,幾年前,那裏是發電廠堆放粉煤灰的地方,刮風天誰都不願意從那旁邊經過,煤灰四處飛揚,還會迷眼睛。他還告訴記者,星海湖以前可是臭不可聞的爛泥塘。河北老家的親戚對他說,大西北環境那麼差,你們一家趕快搬回老家生活算了。周師傅說,這幾年,石嘴山的變化太大了,城市變綠了也變美了——以前的粉煤灰場變成了展示各地奇石的大花園,以前的爛泥塘建成為風光如畫的國家級濕地公園——星海湖濕地公園。城市生態條件改善了,現在周師傅一家搬遷的念頭徹底打消了。
植綠,戈壁灘上寫滿艱辛
如果沒到過石嘴山,就不知道在戈壁荒灘上造林有多麼艱辛。這裏不比江南:扔下一粒種子,有溫暖的陽光、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降水,它就有可能長成參天大樹。在這裏,水是那麼珍貴、土地是那麼貧瘠,植樹的代價是那麼高昂。
這裏的綠與大興安嶺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相比會黯然失色,但這裏的綠卻讓記者肅然起敬。
“在戈壁灘種樹太不容易了,光是挖一個樹坑都要用一天時間——這還得是體力好的人。”鮑有記告訴記者。在石嘴山,植樹的地方大多是自然條件很差的戈壁荒灘。不光是挖坑,客土也是一大難題。在黃沙和礫石中栽下樹也活不了,所以需要客土。有這樣一組數字:大武口森林公園建設共清運土方60餘萬立方米,更換土方2萬立方米,客土工程量之大可以想見。鮑有記指著森林公園一處種著新疆楊的地方說,那個地方以前是3米多深的溝,全部用土填平。由於一些地方地勢陡峭,土都是人一筐筐背上來的。
在石嘴山種樹還要解決幹旱的問題。盡管黃河從石嘴山穿城而過,大大小小的湖泊濕地星羅棋布,但這裏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是座嚴重缺水的城市。“種一棵樹,水的成本是樹苗的4倍至8倍。”在每棵樹下,記者發現了一些細細的塑料管,當地人說,這是給樹補水的,這項節水灌溉技術是從以色列學來的,叫小管出流技術,在石嘴山市戈壁綠化中得到了大麵積應用。據介紹,石嘴山市通過采取中水回用、洪水滯留等措施以及采用各種節水灌溉技術,為全市造林用水提供了水源保證。
石嘴山人還認識到,樹種的選擇很重要。“我們營造的第一代農田林網種的大多是楊樹、柳樹,可是上世紀80年代初全被天牛啃光了。”鮑有記介紹說,如今,在石嘴山綠化中首選抗幹旱、耐鹽堿、適應性強的鄉土樹種,當地鄉土樹種的使用率達到80%以上。沙棗、臭椿、國槐、側柏、刺槐、白蠟等成為主打樹種,此外,石嘴山還根據氣候、土壤條件大力發展經濟林產業,全市經濟林麵積達到了13.14萬畝,枸杞、葡萄、沙棗及各類雜果在全國有很高的知名度,發展經濟林也讓當地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創森”,申請城市綠色名片
在石嘴山,“創森”的標語隨處可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宜居石嘴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我知曉,我參與,我奉獻”;“森林城市大家創建,綠色成果人人共享”。
綠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植綠在石嘴山是一件深得民心的事情。比如,義務植樹在大多城市是一年一次,而在石嘴山是一年兩次。石嘴山人認為,一年再多開展幾次義務植樹活動也不算多。
如果一個外地人選擇4月植樹季節去石嘴山的政府機關辦事,可能會在辦公樓裏找不到人——除了少部分人留守外,大部分人都在義務植樹點種樹了。每年春季,石嘴山市轄兩個區的機關幹部都要停止辦公一個月,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石嘴山園林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自豪地告訴記者:“在石嘴山,義務植樹的事情不用綠化主管部門催——倒是各單位催我們把植樹任務提前下達。”每年4月,石嘴山才開始第一次義務植樹活動,可是在3月,就有單位打來電話了,詢問造林地塊在哪裏,需要哪些造林樹種,以便早做準備。石嘴山人的植綠熱情可見一斑。
石嘴山是座工業城市,為了保證廠礦企業的綠化落到實處,石嘴山要求所有新建企業廠區綠化率要達到40%以上,改擴建企業要達到35%以上,並將園林綠化指標納入環境評價體係。所以,石嘴山的大部分廠礦都變身為一個個大花園。
石嘴山人說,“創森”是目的,也是過程。他們希望用綠色重新塑造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在積極的植樹過程中,讓老百姓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讓石嘴山這座煤城在綠色中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