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變好了,糧食增產了,農民增收了。”這是河南退耕農戶對全省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後的普遍印象。
河南省自2000年以來,累計實施退耕還林工程1519萬畝,工程覆蓋了全省85%以上的縣級單位和90%的國土麵積,涉及129萬退耕農戶489萬農民。10年來,工程效益逐步顯現,河南呈現出一派林茂糧豐的喜人景象。
據國家林業局華東林業調查規劃院去年核查,河南省退耕還林工程造林麵積保存率99.4%,成林率82.2%。工程區新增有林地麵積1000多萬畝,工程的實施使全省森林覆蓋率10年提高了4個多百分點。特別是天保工程區實施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兩項措施後,工程區森林覆蓋率10年間提高了近20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增長225%。
森林資源的快速和大幅度增加,顯著改善了生態環境。據2008年對12個退耕還林工程縣的監測,樣本縣年平均揚沙次數由2001年的5次減少到2008年的2次,工程建設重點地區南陽市境內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白冠長尾雉、黑鸛、紅腹錦雞、禿鷲、蒼鷹以及斑羚、水獺、大靈貓、金貓等數量明顯增加。
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後,河南省農田生態狀況明顯好轉,減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和土地的生產力,對夏糧影響最大的幹熱風災害幾乎絕跡,在實施退耕還林縮減了耕地376萬畝之後,糧食總產量穩定增長。全省糧食總產量由2000年的420億公斤提高到去年的537億公斤,2006年至2008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連續3年超千億斤。據對工程區12個退耕還林重點樣本縣監測,退耕還林343萬畝後,12個樣本縣糧食總產量由2001年的260.39萬噸提高到2007年的368.89萬噸,增長41.7%。
河南省退耕還林主要安排在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生態區位較重要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山區和丘陵區占84.4%;黃河故道嚴重泛風沙區和一般平原縣占15.6%。工程區也是貧困地區和農民增收的難點地區。河南省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手抓,使退耕還林工程成為富民工程。統計數據顯示,工程實施後,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的2028元增加到2007年的4246元,增長109%,樣本縣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9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