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礦還林:為殘破的山體療傷——遼寧省撫順縣礦區生態恢複啟示錄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09年08月10日 瀏覽次數:

    礦產資源開采像一柄高舉的雙刃劍。一方麵,它支撐著我國工業化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麵,它也給大地生態帶來累累傷痕。

    據國家林業局不完全統計,我國礦區直接占用和破壞林地麵積達53.2萬公頃,導致372.1萬公頃~531.6萬公頃森林和林地退化。礦產資源開采引發的地表沉陷、植被破壞、大氣水體汙染、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樣性降低、濕地生態功能削弱、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一係列生態問題,嚴重影響到國土生態安全,威脅礦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礦區生態恢複是生態建設的一個新戰場,也是一塊硬骨頭。因為曆史欠賬多,資金投入大,植被恢複難,涉及部門多,一些地方要麼心有餘而力不足,要麼等待觀望,要麼舊賬未還又添新債。

    7月上旬,記者來到遼寧省撫順縣采訪,發現昔日千瘡百孔、棄渣尾礦遍地的礦區,現在已紛紛披上綠裝。

    “兩年前,這裏像一個混亂不堪的戰場,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村民拿著各式‘武器’開山挖礦,形成了一個個雞窩狀的礦坑,原本山清水秀的地方被弄得烏煙瘴氣、慘不忍睹。”在拉古鄉拉古村蠻子溝,撫順市林業局副局長王太祥指著漫山遍野、鬱鬱蔥蔥的樹林告訴記者,“今年4月2日,撫順縣林業局牽頭組織對這個群采礦點退礦還林,多方籌集196萬元生態恢複資金,租用挖溝機4台和水車3台恢複地貌,運來客土1.3萬立方米,栽植梧桐、刺槐、火炬樹、五角楓、珍珠繡線菊、紫丁香等喬灌木大苗6萬多株,經過一個月的大幹、苦幹,終於讓荒廢的蠻子溝恢複了生機。”

    撫順縣是我國鐵礦資源大縣,鐵礦收入曾占到全縣財政收入的60%。從2003年開始,由於鐵礦石價格暴漲,非法開礦者受巨額利益驅使,侵占林地、盜挖強采現象日趨突出,全縣像蠻子溝這樣的采礦點從幾十處一下子猛增至700餘處。同時,撫順山區關停廢棄礦山侵占了大量土地,礦區原有植被消失,生態環境遭受重創。

    2005年,撫順縣委、縣政府將廢棄礦山植被恢複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縣政府編製出台退礦還林工程規劃和實施方案,經撫順縣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在全縣範圍內打響了大規模整治廢棄礦山的戰役。短短4年間,撫順縣已累計退礦還林6368畝。

    “退礦還林,撫順縣遇到的困難和阻力不比其他地方小,但麵對挑戰,撫順縣的招數確實很對路、很管用。”王太祥說。把責任論和利益論結合起來,是撫順縣退礦還林進展順利的一個秘訣。撫順有一條鐵的原則,就是“誰破壞、誰恢複,誰受益、誰出資,誰還林、誰所有”,對於手續完備的停采礦點地貌恢複和還林投資,由所屬礦山企業承擔,無主礦點由轄區內地方政府從財政列支,而符合國家造林技術規程、經驗收合格的退礦還林地塊,則列入三北防護林工程或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享受國家工程造林補助政策,退礦還林後的林木所有權歸林地所有者或退礦還林建設主體所有。

    王太祥說,現在,一些退礦還林早的企業已拿到了林權證,並在已綠化的林地辦起了休閑觀光或種植、養殖業副食品基地。林改後,企業如急需資金,還可拿著林權證辦理抵押貸款。

    撫順縣副縣長柴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撫順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都成立了退礦還林專門領導機構,由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縣委、縣政府明確規定,各鄉(鎮)政府是退礦還林的責任主體,縣政府每年都與各鄉(鎮)政府簽訂目標責任狀,並向社會發布退礦還林通告。為嚴格行政執法,縣裏還成立了由林業、國土、公安、交通等10餘個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大隊,對阻撓退礦還林的個人和礦山企業堅決予以嚴厲製裁。

    在廢渣遍地、水土流失、寸草不生的礦區退礦還林,成功與否,最終要用造林的成活率來說話。撫順縣林業局局長馬龍波告訴記者,每逢春秋造林季節,撫順縣委、縣政府都雷打不動地召開退礦還林專題會議,對礦區造林進行廣泛動員和周密部署。撫順縣林業部門每年都購進大量保濕劑,組織指導退礦還林地塊采用大坑、客土浸根造林,采取地下播種、地表小苗、地上大苗等多層次、多樹種、高密度的辦法大造經濟林和用材林。為提高退礦還林的積極性,撫順縣給予還林土地每畝80元補助。這些多措並舉的還林辦法,使撫順縣退礦還林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

    馬龍波介紹說,目前,全縣退礦還林工程總麵積還有8458畝,按照規劃,將在2012年全部完成生態恢複任務。到時,生態良好的撫順縣將成為遼寧中部城市群名副其實的後花園。

    撫順縣委、縣政府不等不靠,迎難而上,以重整舊河山的宏大氣勢和鐵腕手段,大規模治理和恢複礦區生態環境,用退礦還林的方式為殘破的山體療傷,不僅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經濟轉型贏得新的發展空間,也為全國礦區生態修複提供了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