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流動數字電影每周市場點評》再下結論:“本周商業放映影片訂購排行的前五名是,《葉問》(276場)、《畫皮》(104場)、《踏界》(100場)、《新忠烈圖》(75場)、《遊俠紅牡丹》(75場)……小成本電影《踏界》逆勢而上,排名僅次於商業大片《葉問》、《畫皮》,名列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商業影片放映場次周排名第三,讓我們看到了小規模電影的厚積薄發之勢。”
《國家流動數字電影每周市場點評》是國家廣電總局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的一檔新聞類型節目。該節目披露:4月4日~4月10日,《踏界》在商業影片放映場次周排名第三。
電影《踏界》為何如此深受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中國綠色時報》稱其“為攻克‘中國計劃經濟最後一個堡壘’搖旗呐喊”。一場浩浩蕩蕩的林改,一次實實在在的分山到戶,溫家寶總理的一句“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無不震撼著每一位觀眾的心,每一位林農老百姓的心。農民渴盼分山到戶,渴盼成為山林的主人,渴盼中央的英明決策,而當這一切都成為現實,國家真正把每一寸土地分到了農民手中的時候,農民怎能不歡欣鼓舞?這意味他們從此對土地有了自己的主宰權,該種什麼該賣什麼都有了自己的主張,林改3年來效果顯著,山更綠了,水更清了,農民的心情更好了,這場沒有硝煙的綠色革命給農民帶來了真正的實惠。電影《踏界》是對這段曆史的真實回憶和感懷,讓廣大農民朋友在電影中尋求到了心靈的慰藉,農民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邊發生的故事。
點擊穀歌,可以找到電影《踏界》上百萬條的搜詢結果。鳳凰網、星島日報、澳洲時報等各大世界報刊網站爭相報道,稱其為“中國首部林改題材電影”,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親自為該影片題寫片名,體現了該影片自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