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點國有林區從1948年開發建設到現在一直沿用舊有的體製機製,全部國有、國營,已成為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塊陣地,嚴重束縛著林區生產力的發展和林區職工的致富,改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伊春市委書記許兆君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2004年,國家林業局確定黑龍江省伊春市作為國有林區改革試點,2006年1月4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4月29日,伊春市五馬河林業局敲響了國有林區改革的第一錘,拉開了國有林區改革的序幕。幾年來,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國家林業局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指導下有序進行,得到了林區老百姓的擁護。
“從國有林區改革的效果看,一是解決了造林難問題。過去老百姓給國家造林,現在是給自己造林;原來是要我造林,現在是我要造林;原來是造林成活率不到60%,現在是造林成活率100%,死一棵老百姓及時補一棵,徹底改變了過去多年造林不見林的現象。二是解決了護林難問題。改革試點將8萬公頃山林分給了6623戶,從來沒丟過一棵樹,林政案件也就此消失。三是解決了防火難問題。以前,國有林區防火很難,改革後的8萬公頃山林,三年多來沒發生一起火災、一起火情、一起火警。四是職工致富開始探索新途徑。職工分到了林子,可以搞林下經濟,種野山參,種五味子,搞林下養殖,一年增收3500元到5000元,開始走上發財致富奔小康之路。”許兆君對國有林區改革試點3年來的成效津津樂道。
同時,許兆君坦言,當前國有林區改革在試點中主要麵臨四個方麵的難題:一是林子雖然分給職工了,但還沒有國家統一頒發的林權證,職工不放心,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沒有林權證職工不能定心。二是沒有林權證,林地不能抵押貸款,職工沒有經營林地的第一桶金。三是森林保險製度沒有完善,希望能像國外的運營模式一樣,國家給予一定支持,保險公司讓點利,林業職工交點錢,達到國家得生態、保險公司得利潤、職工得保障三方共贏。四是林業職工分到林地後,稅賦還比較重,希望國家能進一步減稅讓利。
許兆君說:“我們搞改革的目的就是一句話:‘讓林子好起來,讓職工富起來。’其實,國有林區改革與南方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有很多相似之處,很多經驗可以借鑒,不同的隻是國有林區職工分得林子後如何解除職工身份的問題。希望國家擴大國有林區改革試點範圍,我的觀點是國有林區改革‘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