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流淌在我的血液裏”——訪全國人大代表劉誌新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09年03月12日 瀏覽次數:

    “從三北工程開始建設,我就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十年來,我一直關注著三北工程的進展。可以說,三北工程一直流淌在我的血液裏。”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秦皇島市人大副主任劉誌新說。雖然劉誌新已離開林業部門到秦皇島市人大履職,但他對三北工程的關心卻沒有絲毫減少。

    談起三北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劉誌新如數家珍:“三北工程是我國改善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標誌性工程。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麵積2446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0.51%,沙漠化蔓延趨勢得到遏製,水土流失麵積和侵蝕強度大幅下降。項目區的糧食總產量、畝產量比30年前提高了1.6倍,農民人年均收入由100多元提高到3600多元。在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上,三北工程被評為20世紀全球最具影響的重大項目。”

    劉誌新說,黨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決策,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把我國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三北地區占我國半壁河山,是全國生態最脆弱的地區。“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生態良好,重點在三北,難點也在三北。沒有三北地區生態環境的根本改善,就沒有全國生態環境的根本改善。”

    劉誌新建議,根據我國生態建設的客觀需要,提高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投入標準,擴展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的內容。他說,由於農村義務工、勞動積累工的取消,使三北工程長期投資依靠發動農民投工投勞這一渠道受阻,加之造林成本不斷上升,投入標準和水平較低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三北工程建設區超過一半的地區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自然條件差,林木成活難度大。根據調查,三北工程人工造林每公頃成本在7500元~1.5萬元。建議國家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投資標準,確保工程建設高標準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