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興安嶺麵積太大了,行政區劃麵積18.8萬平方公裏,它的生態地位太重要了,光靠一省或一地的財力和政策支持遠遠不夠。”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委書記宋希斌說起大小興安嶺時,一連用了兩個“太”。
這次全國“兩會”,宋希斌帶來了十幾份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就是建議將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級生態功能區,納入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予以重點推進和建設。
巍巍興安嶺亟待休養生息
大小興安嶺是我國東北、華北的天然生態屏障,是國家重要的糧之倉、牧之地、水之源和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但是,經過60多年來的高強度開發,林區在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態代價。目前,大小興安嶺林區森林質量大幅下降,成過熟林已基本采伐殆盡,每年依然承擔著300多萬立方米的采伐任務。
“在大小興安嶺林區,從幼樹到成熟至少需要40年~100年!”宋希斌語氣凝重地說,現在,商品材采伐的大多是中幼齡林,這些樹木正處於生長旺盛期,其生態價值大於經濟價值,建議國家全麵停止大小興安嶺商品材生產,讓森林資源全麵休養生息。每年隻保留一定數量、旨在提高森林質量的撫育伐生產。對因停止商品材生產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國家應給予相應的補償,以促進大小興安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使政企分開,讓林區減負
大小興安嶺林區自開發建設以來一直實行“政企合一”的管理體製,林業企業依然承擔著政府經費及社會性支出,企業負擔沉重,林區經濟依然“獨木支撐”,對林木資源的依存度超過50%。以大興安嶺為例,林業企業每年承擔的政府經費和社會性支出,扣除天保工程已列支部分,依然存在6.3億元的資金缺口,壓力往往被轉移到森林資源頭上。因此,政企分開不僅僅是深化體製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強生態建設的迫切需要。
宋希斌建議,國家派出工作組,赴大小興安嶺實地調研,推進政企分開,理順管理體製,將企業承擔的政府職能及社會職能移交給當地政府,分別成立大小興安嶺國有森林管理局(屬國家事業單位),代表國家管護和培育大小興安嶺的森林資源,監督、檢查、指導林區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成為森林產權的代表者和資源管理的責任人。
地方政府不能承受的生態投入之重
2007年,黑龍江省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的意見。但在巨大的生態投入需求麵前,僅以一省之力顯然難當重任。
“比如,大興安嶺林區僅火燒區森林植被恢複、低質低效林改培等麵積就達2.34萬平方公裏,需要建設資金高達100億元。如此巨大的投入,是省級或地級政府的財力難以承擔的。”宋希斌說,目前,天保工程的政策範圍僅限於資源管護和政策性補助,沒有安排森林培育費用。森林培育資金主要依靠從木材銷售收入中提取的育林基金,靠砍林來育林。隨著木材產量的逐年減少,育林基金也將失去來源。而大小興安嶺大麵積的采伐跡地、火燒跡地亟待恢複,開展大規模的營造林生產是當務之急、長遠之需。希望國家能通過對直接受益者征收生態補償基金,或麵向全社會開征生態稅等方式,加大國家財政投入力度,每年撥付營造林專項資金,最大限度地恢複大小興安嶺森林係統的生態功能。此外,還應將大小興安嶺林區防火經費納入中央財政預算,設立專項基金,確保森林資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