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大熊貓保護與發展戰略研討會形成共識 15年形成新的保護區網絡體係
來源:國家林業局 發布時間:2006年06月14日 瀏覽次數:
次
6月9日至11日,由國家林業局和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秦嶺大熊貓保護與發展戰略研討會在西安召開。會議確定了秦嶺大熊貓保護發展戰略目標,通過了大熊貓保護發展行動計劃。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為大會發來賀信。國家林業局副局長趙學敏、陝西省副省長李堂堂、陝西省政府副秘書長劉孝文等出席了會議。120多位專家學者和官員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賈治邦在賀信中指出,大熊貓是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經過多年的努力,初步實現了種群穩定增長、棲息地麵積不斷增加、科研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目標。特別是隨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科研和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大熊貓秦嶺亞種的理論並廣泛為生物學界所認可。大熊貓秦嶺亞種的提出,不僅說明了大熊貓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對這一亞種的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按照科學發展觀,以新的視角來審視大熊貓保護工作,調整大熊貓保護措施,探討大熊貓亞種保護的有效途徑,並以此指導今後一段時期大熊貓乃至整個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的發展。
趙學敏在講話中指出,秦嶺大熊貓亞種的發現對於保護整個大熊貓物種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麵,秦嶺亞種的確認可以促進我國政府及時調整物種保護策略,製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完整地保護大熊貓這一物種的基因資源庫,避免在大熊貓棲息地恢複工程中盲目投資;在大熊貓的圈養繁育和野化放歸中,加強譜係管理,注意不同亞種之間的雜交,避免遠交給大熊貓種群帶來的災難性打擊。另一方麵,大熊貓作為野生動物保護的明星物種,在社會經濟文化中擔當著重要角色。秦嶺亞種的發現,使這一角色更加多樣化。
趙學敏說,有計劃地實施人工繁育的瀕危野生動物個體野化放歸,是通過人工方法恢複野生動物野外種群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不僅體現了野生動物保護科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前沿領域,同時也表明了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已經從注重救護繁育瀕危野生動物物種向注重擴大和恢複野生種群階段轉變。
趙學敏指出,野生動植物保護及工作理念已發生了根本轉變。野生動植物既是重要的生態資源,也具有重要的經濟利用價值。強化就地保護,在做好野外資源保護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人工繁育和培育,利用人工繁殖培育的種源滿足人們觀賞、利用的需求,減輕對野生資源的壓力;對極度瀕危的物種,隨著人工種群的不斷增加,開展野化放歸試驗,探索野生動物保護向既重視野生種群保護又重視人工促進野生種群恢複的曆史性轉變;關注人的發展和需要,對自然保護區社區采取扶持政策和措施,探索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與我國當前農村經濟模式協調發展機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些新的理念正在被廣泛應用於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中,也將為秦嶺大熊貓保護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秦嶺是我國中部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又是全球生物多樣性11個關鍵地區之一。隨著大熊貓秦嶺亞種的發現,秦嶺大熊貓保護工作進一步引起了國內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由於大熊貓秦嶺亞種數量小、分布範圍窄、棲息地麵積不足且受人為幹擾而破碎化嚴重,保護網絡體係不完善,人工繁育的技術力量薄弱,保護任務更為迫切和艱巨。
與會代表就秦嶺大熊貓就地保護和發展規劃、異地保護和發展規劃、保護管理及法規政策體係建設和社會團體與公眾參與秦嶺大熊貓保護等幾個議題進行了認真研討。會議確定了秦嶺大熊貓保護戰略目標:利用15年的時間,整合現有的保護區,形成新的秦嶺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網絡體係,有效地保護和改善秦嶺大熊貓棲息地和潛在棲息地環境,逐步擴大秦嶺大熊貓的生存空間,扭轉秦嶺大熊貓瀕危的不利局麵。同時,通過建立秦嶺大熊貓繁育基地,攻克大熊貓人工繁育難關,擴大人工種群數量,形成能夠自我維持的人工種群,通過大熊貓野化放歸補充野外種群等。(中國綠色時報 2006-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