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林場建設生態文明有關問題的探討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09年02月13日 瀏覽次數:

    建設生態文明,是黨中央科學分析和總結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經驗教訓得出的正確結論,是可持續發展認識的升華。建設生態文明,既繼承了中華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優良文化傳統,又反映了現代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方向,揭開了世界人類社會文明史發展的新篇章。

    什麼是生態文明呢?我認為生態文明是建設良好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障生態安全的文明;是保持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文明;是以生態文化思想為先導、作保障的文明。森林為陸地生態係統的主體,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基礎和環境條件;森林又是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資源,蘊藏著巨大的、可持續利用的生態經濟生產力,是生態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基礎;森林和林區還擁有豐富多樣的生態文化資源,是宣傳生態文化思想的重要載體和陣地。這些情況表明,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內在聯係緊密,依存度很高,林業對建設生態文明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因此,我認為國家林業局提出的“建設完善的林業生態體係、發達的林業產業體係、繁榮的生態文化體係”這一現代林業的發展思路,正是為建設生態文明固本強基的戰略舉措,也是建設生態文明對林業的根本要求。

    國有林場是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中擔負著重要任務和責任。國有林場為什麼要進行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怎樣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問題,我談幾點看法。

    國有林場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具有重要地位,發揮著獨特作用,是林業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

    國有林場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投巨資建設起來的林業生態工程和林業產業基地,遍布全國各地。國有林場的建設使全國大麵積的荒山禿嶺和不毛之地披上了綠裝;使眾多的天然林、珍稀物種和自然曆史文化遺跡得到有效保護和恢複;使大量的破敗殘林煥發了青春。如今的國有林場已發展到4507個,業已成為許多地方林業“三大體係”的主體和重要骨幹,在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國有林場的森林是區域森林生態係統的主體和骨幹。國有林場保護培育的森林點多麵廣,許多高山丘陵、沙地荒原、江河兩岸、海邊湖濱、黃土溝壑、水庫周圍、城鎮郊區等重要生態區域都有分布。同時,隨著國有林場森林麵積的不斷擴展和物種的增加,形成了許多新的對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大價值的森林生態係統。目前,在國有林場經營區建設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達1000多個,約占全國同類保護區的4/5。國有林場的森林資源在恢複和重建森林生態係統、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等方麵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特殊價值,充分顯示出國有林場的森林是林業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生態環境基礎。

    2.國有林場是國家重要的林業產業基地。經過多年的造林育林和保護管理,國有林場森林麵積已達6億畝,森林蓄積量突破22億立方米,分別占全國的23%和17%,創建了一大批新的林業產業基地。許多國有林場不僅成為國家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而且還是森林食品、森林藥材、花卉、種苗、木竹製品等重要生產基地。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國國有林場在嚴格執行國家木材禁伐、限伐規定的情況下,木材產量仍有近1000萬立方米,加上其他林產品生產,經濟收入達97億元。可以預見,隨著現代林場建設的推進和林業生產力水平的全麵提升,國有林場在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物質基礎方麵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3.國有林場是展示和宣傳林業生態文化的重要陣地。多年來,國有林場在其經營區內,不僅培育發展了大麵積的森林資源,生產了數量可觀的森林產品,而且還造就和保護了一大批風光秀麗、形態各異的森林景觀和自然曆史文化遺跡。全國興辦的2151處、麵積達?2.4?億畝的森林公園,大都是在國有林場經營管理的林區。同時,還有不少著名的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世界自然曆史文化遺產,如黃山、張家界等,都坐落在國有林場的經營區內。國有林場林業生態建設成果、經營區內的森林景觀、珍稀動植物、自然曆史文化遺產、森林生態環境等等,不僅是發展生態旅遊的重要資源,還蘊涵著豐富的生態文化思想。國有林場必將成為人們進行生態旅遊和生態科考、科普活動的重要場所,在普及生態科學知識、傳播生態文化、宣傳生態文明方麵擔負著重要的任務。

    4.國有林場是鄉村林業生態建設的示範基地。國有林場是國家建立的專門從事林業生態建設的事業單位,在林業生產技術、設施設備、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麵均有較強的優勢。不僅如此,國有林場森林的質量、資源經營利用、產業開發及生態文化建設等,也普遍好於鄉村林業。同時國有林場分布在廣大鄉村,其山林樹木大都與鄉村林地毗連,林業經營管理交往較多。無疑,國有林場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與成果,對鄉村林業的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大影響,起著重要的示範、骨幹和帶動作用。

    國有林場要充分認識自身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強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同時還要向社會公眾特別是各級領導做宣傳,引起大家的重視,爭取領導的支持和幫助,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國有林場的性質和特點出發,緊緊圍繞林業在建設生態文明中所擔負的任務,發展現代林業,是國有林場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

    發展現代林業實際上就是發展優質高效多功能林業,發展可持續經營的林業。這既是林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和根本任務,也是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主要途徑和辦法。實際上發展現代林業就是發展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林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國有林場的性質和特點出發,緊緊圍繞林業在建設生態文明中所擔負的建設良好生態環境、生產供應生態和物質產品、提供文化支撐三大任務,規劃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現代林場。

    1.大力保護和培育發展森林資源,擴展和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根基。森林資源既是林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生態基礎和環境條件。應當把增加森林資源、擴大森林麵積、保護森林資源安全,列為林場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的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來抓。

    2.切實抓好森林經營工作,大力提高森林質量,為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儲備優豐的資源,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此,應在國有林場采取工程措施,建設五大森林經營工程:一是保護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生態主體和骨幹工程;二是國家珍貴優質和大徑級木材儲備基地工程;三是速生豐產用材林和名特優經濟林基地工程;四是森林旅遊、休閑度假、保健醫療和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生態文化基地工程;五是珍貴優質園林綠化苗木生產基地工程。同時,無論是經營生態公益林還是商品林,都要在保障實現森林經營目標主導功能、效益的同時,兼顧其他功能和效益,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以適應生態文明建設對林業的多樣化需求。

    3.綜合經營和科學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全麵發展林業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提供豐富多樣的森林產品和生態服務。要按照生態優先、綜合經營、全麵發展、合理利用的原則,積極培育經營和開發利用林區各類自然經濟資源和生態文化資源。要製定林場產業發展規劃和保障措施,在不改變國有森林資源資產所有製性質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采用多種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發展林業產業,拓展和豐富建設文明的物質基礎。

    4.抓緊構建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保持森林資源穩定增長、循環利用。要根據森林分類經營的不同目標任務,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造和調整林種、樹種、樹齡結構,建設優豐度高的可持續經營的林分結構和良好的森林環境;要堅持“長、中、短”相結合、生態與經濟相結合、培育經營與開發利用相結合的原則,發展林業產業,逐步形成森林持續經營、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新格局;要嚴格執行森林資源資產保護管理法律法規和森林限額采伐製度,確保森林資源資產增長增值增效。

    5.建設林業生態文化宣傳教育設施,傳播生態文化思想,倡導生態文明。要根據建設繁榮的林業生態文化體係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林場生態文化資源情況,製定保護和開發建設規劃,搞好生態文化宣傳教育設施建設;組織人才培訓,配置宣傳裝備,提高宣傳教育能力和手段;同時,還要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搞好場區綠化美化,加強幹部職工生態文明教育等。

    6.堅持生態文明理念,規劃建設現代林場。生態文明建設所需要的良好生態環境、豐富物質基礎和有力的文化支撐,涵蓋了現代林場建設各個領域和發展目標。因此,在建設現代林場的過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多種途徑與辦法,把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融入滲透到現代林場建設的方方麵麵,使現代林場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載體,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的落實。

    堅持生態文明理念,深化改革,構建新的體製機製、建立健全法製是國有林場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保障

    堅持生態文明理念,深化改革,構建新的體製機製、建立健全法製,是國有林場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根據國有林場的情況和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創新體製機製主要是抓好以下5件事:

    1.建立和完善國有林場管理體製。首先,要按照產權主體明確、權責利相統一,以及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國有林場森林資源資產管理體製。森林屬於自然資源性資產,國有林場森林資源應由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代表國家行使,並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享有所有者的權益。同時,要按照國家《物權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國有林場的實際,建立健全森林資源資產保護、經營、流轉、收益、處置等規章製度,並嚴格進行監督管理,保障森林資產增長增值,防止流失和破壞。第二,要按照有利於林業發展和林場建設的原則,建立以省為主,省和具有財力的市(地)、縣(市)相結合的分級行政管理體製。

    2.改變不適應發展要求的國有林場性質定位。隨著國家林業以生態建設為主的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政企、事企分開”體製的推行,國有林場的主要任務和職能將轉向保護、培育和經營管理國有森林資源,過去確定的國有林場為“實行企業化管理、自收自支的國營事業單位”,已經不合時宜,無法運轉。根據國有林場任務、職能的這種新變化,其性質應當定為國家生態公益型事業單位。林場林業生產建設和管理所需資金,列入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財政預算予以安排;人員工資和社會福利等享受國家事業單位待遇;林場經濟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或者定額上繳、超額獎勵製度。這種定位和管理模式,有利於鞏固和強化林場組織管理機構,能夠保障林場全力投入森林資源的培育經營和保護管理,搞好林業生態文明建設。

    3.實行適應發展要求的投資體製和經濟扶持政策。根據其性質和培育發展森林資源長周期、連續性的特點,國有林場應當實行以國家投入為主的多元投資體製。對林場培育、經營、保護管理森林和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等,列入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一安排建設投資。其中屬於國家重點林業建設工程區內的項目,由中央投資,其餘由地方政府投資,並保持長期穩定。對地方特別是貧困地區重要生態公益林建設,中央應在資金上酌情給以補助。林場培育商品林、組織開發森林旅遊、發展林下產業等,應依法采取承包、租賃、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吸納社會資金投入建設。對營造商品林及發展林業產業的投資者,國家應在信貸、稅收、資金扶持等方麵實行優惠政策,予以支持和鼓勵,以引導和吸收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向林場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

    4.實行科技興林,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根據國有林場的實際,有計劃地在森林培育、保護管理、經營利用、林場建設等各個領域,采用先進實用科學技術和裝備,推行現代管理模式和方法。同時,還要精心研究製定和實施相關建設標準體係、森林經營方案、技術規程、考核監管等科學管理製度,使現代林業建設和經營管理,逐步走上科學化、標準化和規範化軌道,指導和推進林業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由傳統管理方式向現代管理方式轉變,實現林業現代化。

    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需要有一支德才兼備、富有現代林業和生態文明知識、技能和奉獻精神的人才隊伍,采取多種形式和辦法培養適應要求的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生產技術能手,特別是要重點培養一批思想品德好、懂專業、會經營、善管理、勇於創業的複合型領導人才和土生土長的“鄉土人才”。

    5.製定國有林場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的法律法規。從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要求出發,依據國家《森林法》、《物權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製定國有林場建設管理的專門法規對有關權益、關係和行為等予以調整、規範和保障。通過立法,把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以及國有林場建設和管理納入法製軌道,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確保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有序進行,順利實施,達到預期的目標。

    (沈茂成,原林業部副部長,現為中國林場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