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林改:解放思想科學發展的樣本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09年02月04日 瀏覽次數:

    一輪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熱潮近年來在雲嶺大地奔騰激蕩。這場林改,深刻改變了基層農村的生產關係和利益格局,喚起了千千萬萬農民群眾發展林業生產的巨大熱情。而美麗的彩雲之南在林改春潮的湧動中,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了,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信心更足了,建設富裕民主文明開放和諧雲南的社會基礎也更加堅實了。

    春潮先聲——“一定要改,要快改”

    2005年4月22日,這是一個在雲南林改乃至雲南經濟社會發展曆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日子。這一天,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印的第8期《農村要情》擺放到了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的案頭,簡報登載的《福建改革集體林權製度的調查》引起了白恩培的深刻共鳴。

    雲南是我國四大林區之一。全省林地麵積達3.64億畝,占全省國土麵積的61.34%,居全國第二位;森林覆蓋率49.91%,林木蓄積量15.48億立方米,占全國的1∕8,居全國第三位;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珍稀物種和竹類資源居全國第一位。然而,雲南林業巨大的經濟潛力和資源優勢,卻沒有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林業“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的現狀突出。多年來,各級政府想了很多辦法建設生態、管好森林,卻較少研究如何提高生產積極性,以促使保護與發展並重、生態與經濟齊飛。

    “林業是重要的基礎產業,在雲南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03年,白恩培到雲南工作,調研的第一站便是林業廳。他說,一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抓住機遇、理清思路,把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使林業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把林業盡快培育成全省的一個大產業。同時,他還提出,要明晰產權製度,通過體製創新、機製創新,加快生態體係和產業體係建設。

    看著福建省的林改已經趟出路子,白恩培意識到,要調動農民造林的積極性,就必須優先考慮農民的經濟利益,必須轉換思路,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係,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路子。在簡報的天頭空白處,白恩培毅然揮筆批示:“福建的經驗很好,值得我省學習。用傳統的辦法管理林業不行了,一定要改,要快改。”

    省委書記急迫的心情和堅定的信念,發出了雲南省解放思想、掀起林改大潮的先聲。

    風生水起——雲南林改揚帆起航

    繼白恩培批示後,時任省委副書記王學仁、副省長孔垂柱等領導相繼提出要求,雲南林改的前奏吹響了,調研、宣傳、試點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由於林改涉及麵廣,來自各方不同的聲音也開始紛至遝來,許多人包括不少領導幹部,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憂慮。甚至有一位省級退休老領導情真意切地寫信囑咐,希望牢記1980年“三定兩山”時將山林分一片砍一片、到處光山禿嶺的慘痛教訓,不要因林改造成新一輪亂砍濫伐。

    麵對種種懷疑、擔心、勸阻,一些原先讚成、支持林改的部門沉默了,原來力主迅速推進林改的人員也猶豫了。

    2006年5月初,剛從三峽工程指揮部掛職結束的省林業廳黨組書記、時任廳長白成亮和副廳長王德祥,又組織了由9個林改試點縣的縣長、林業局長及其所在州市林業局長等35人考察團,赴福建、江西進行林改考察。12天考察,他們分別與所到林業局、村民委員會、林場、企業等舉行了11場座談會,與300多名農民群眾、造林大戶、企業法人、職工等交談,翻閱了大量林改文件、材料和原始資料。考察團深切地感受到了林改這場偉大革命的磅礴力量,大家深為農民群眾的林改豪情所感染,打消了疑慮顧慮,對深化雲南林改更加充滿信心。回來後,白成亮將調研報告直接上報白恩培,旗幟鮮明地提出“林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由之路”,“雲南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刻不容緩”。白恩培當即批示,近期召開一個林改座談會。

    雖然從提出要明晰產權製度、改革林業體製,到統一思想推行林改,雲南省整整花了3年時間,但堅冰終被打破,春潮已然在望。

    全省林改座談會召開之後,雲南林改工作迅速揚帆起航。由此,一幕以農民群眾為主角的活劇,在雲嶺大地的千山萬水之間正式開場。

    不留空白——林改要對曆史負責

    雲南林改的大幕一拉開,就出現了又快又穩發展的喜人態勢。全省9個試點縣的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後,2007年4月,全省林改工作會議召開,省委副書記李紀恒發表重要講話,副省長孔垂柱主持會議。會後,各級部門紛紛成立領導小組,製訂工作方案,調集林改資金,抽調技術人員,開展林改宣傳。林改以強大的聲勢迅速在全省轟轟烈烈推開。為不斷推進林改工作,雲南省委、省政府又先後兩次召開全省林改工作會議,保持高位推動、強力推進的林改態勢。

    雲南林改成果也立竿見影。爭地爭苗植樹造林的多了,農民應分到的現金兌現了,外地的涉林企業不斷引入,大量的林權糾紛得到調解,一些地方的農民群眾僅靠核桃、野生菌等林地產出就獲得豐厚的收入;各地不僅沒有出現亂砍濫伐現象,許多地方的農民群眾為了守望家園、造福子孫,反而集體決定劃出更多的公益林區……

    雲南林改引起了中央和國家林業局的高度關注。2007年1月和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兩次到雲南考察,對雲南省的林改工作給予肯定。2007年9月,國家林業局在雲南普洱市召開林改座談會,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親自主持。一時間,雲南林改經驗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參觀取經者絡繹不絕。

    隨著雲南林改的全麵推進,一些深層次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最突出的就是林改範圍問題。原先確定的林改範圍,僅是集體商品林,而集體公益林不在改革範圍。此外,對天保區、公益林區和自然保護區“三區”也有相應的限定。這種當初出於確保穩定、減少林改風險的考慮,現在帶來了一連串的問題。

    新的問題浮出來後,省委、省政府決定,讓農民群眾說話,到基層林區找答案。

    最終,調研論證顯示——思想要解放再解放,林改要深化再深化。為了最大多數林農群眾的利益,不能怕擔風險,不能留“空白區”,不能把問題丟給後人。

    2007年11月27日,《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大集體林權製度主體改革力度和穩步推進配套改革的意見》出台。《意見》明確,把改革範圍由原定的集體商品林,擴大為全部集體林,並對“三區”問題給出了明確的“說法”,一年的實踐證明,不僅沒有引起“三區”的混亂,反而使全省林改快車風馳向前。

    為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情,普洱市農民群眾還自發編寫了“我為林改唱首歌”,傳唱全省。

    山林絕響——林改鋪就綠色天路

    2008年11月20日晚,從雲南滇池岸邊的民族村傳來喜訊,正在這裏上演的雲南省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放歌彩雲南》現場宣布,雲南林改入選“改革開放30年十大風雲事件”。

    “十大風雲事件”的評選是由省委宣傳部等部門主辦、全省各地群眾投票評選出來的。雲南林改的入選,是全省群眾真心實意擁戴林改的表現,是人民群眾饋贈給林改的金色桂冠。

    《國際歌》中有一句著名的歌詞:“讓思想衝破牢籠”。雲南林改的偉大實踐,正是在不斷衝破思想牢籠、不斷解放思想和科學發展中,不斷獲得新的活力,取得了新的成就。

    2008年2月15日,雲南省林業廳、雲南省林改辦聯合轉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管理促進和保障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文件的通知》。

    3月18日,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雲南省林業廳聯發《關於農戶林權抵押小額貸款業務指導意見的通知》。

    9月7日,雲南省省長秦光榮在全省山區綜合開發現場會上宣布,從明年起對6000萬畝地方重點生態公益林實施補償。先從每畝5元起步,以後逐步提高補償標準。

    9月,省政協副主席、省林業廳黨組書記白成亮在全省地方公益林區劃界定工作會議上宣布,原定地方公益林中生態功能不明顯的,特別是貸款營造的人工林可適當調整為商品林;原定商品林中生態區位重要或生態狀況脆弱的林地,也可調整為地方公益林。

    雲南林改,正在鋪就彩雲之南森林增長、農民增收、生態增效、社會和諧的綠色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