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立市打造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08年12月03日 瀏覽次數: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農林協調發展的重大意義,對加快推進林業發展,建設生態文明作出了重要部署。作為地處小興安嶺腹地的國有重點林區伊春市,必須把林業在陸地生態係統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好,以實際行動,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及其《決定》精神,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積極發揮作用,爭作更大的貢獻。

    建設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是曆史和人民賦予林區的重任

    伊春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素有“中國林都”、“紅鬆故鄉”、“天然氧吧”等美譽,是黑龍江、鬆花江、嫩江等水係及其主要支流的重要源頭和水源涵養區,對保持水土、調蓄洪水、維持生物多樣性和區域生態平衡、保障國家和東北亞生態安全具有不可或缺的生態功能。同時,小興安嶺又是我國重要商品糧、畜牧業生產基地的天然屏障,對調節東北、華北平原氣候,緩解全球氣候變暖,都具有無可替代的保障功能。

    2006年,國家在優化生產力布局時,依據生態的脆弱性和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將大小興安嶺林區區劃為國家生態安全保障區和限製開發地區;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在謀劃全省四大經濟板塊時,又將大小興安嶺林區確定為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經濟區;今年,黑龍江省政府出台的《關於加快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的意見》,又進一步明確了伊春在全省發展格局中的定位。伊春在發揮森林獨特生態功能、維護生態安全方麵的作用舉足輕重。

    伊春集全國國有林區林權製度改革、經濟轉型兩大試點於一身,引領國有林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任重道遠。建設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是伊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生態文明、全力推進“生態立市”戰略的重要舉措;是發揮森林獨特生態功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恢複區域內森林、濕地等生態係統,遏製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迫切要求;是發揮區域比較優勢,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構建生態主導型經濟體係,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的最佳路徑選擇,必須站在全國、全省大局和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毫不動搖地高舉“生態立市”的旗幟,認真謀劃和加快建設好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做到敢於探索,勤於創新,勇爭潮頭。

    建設生態功能區的當務之急是抓緊恢複生態環境,不斷增強生態的保護功能

    生態功能區的首要任務是向國家、向社會、向人類提供良好的生態服務,貢獻綠色GDP。在如今資源遭到重創,森林難以為繼的小興安嶺,迫在眉睫的任務仍然是貫徹執行2003年以來伊春市委、市政府製定的嚴管資源的方針,並不斷深化相關措施的落實。

    全麵停止主伐。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在伊春全管局範圍內停止森林主伐,使每年的林木淨增長量從現在的500萬立方米增加到1000萬立方米以上,力爭用20年左右的時間,使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的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森林、濕地、江河源頭、重點水域和礦山開采區的生態得到全麵保護與修複,生態係統布局合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明顯提升,使小興安嶺林區生態麵貌基本恢複到開發前狀態。

    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培育力度。通過引進推廣先進技術,調整更新方式和優化樹種林種結構,加快森林撫育和森林經營。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三年實現植樹造林超百萬畝。

    啟動生態移民工程。優化資源配置,對林場所實施撤並整合,近期要將現有的218個林場所調整到162個,建立中心林場所43個,在重點火險區和生態脆弱地區建立生態無人區,促進森林自我修複。

    擴大延伸天保工程。積極爭取國家擴大天保工程財政專項資金補助範圍,提高天保工程資金補助標準,增加森林管護事業費和公益林造林費等方麵的政策支持。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申請將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製度實施範圍擴大到國有森工林區。切實搞好森林的分類經營,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擴大紅鬆等珍貴樹種保護範圍,深入持久地開展保護紅鬆行動,保護好水曲柳、核桃楸、山槐等珍貴樹種,為恢複小興安嶺原貌提供有利條件。

    加強自然保護區、濕地等生態功能建設。強化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做好現有自然保護區晉檔升級工作。對現有的濕地自然保護區進行整合,改變孤島化狀態,提升保護功能。加快江河治理、濕地恢複、土地整理複墾等工程建設,使小興安嶺典型的生態係統和重要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進一步深化和擴大國有林權製度改革試點工作。認真落實好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擴大國有林場和重點國有林區林權製度改革試點”的要求,在鞏固現有8萬公頃試點麵積的基礎上,明年擴大到30萬公頃,以促進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加快恢複。

    建設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要把釋放生態的經濟功能放在重要位置,大力發展生態主導型產業

    推進生態功能區建設,要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之路,構築與生態功能區功能定位相適應的產業體係,形成小興安嶺地區生態主導型經濟。

    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業。以“中國森林之都——伊春”為整體形象,以“森林避暑養生度假”為主打產品,有效整合旅遊資源和要素,打造國家級和世界級旅遊精品,加速實現由旅遊資源大市向旅遊經濟強市的轉變。

    加快發展綠色能源業。發揮小興安嶺豐富的風力、水力資源優勢,推進風電項目和水庫、水電梯次開發等水電項目建設,到2015年風電、水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100萬千瓦、15.6萬千瓦。加快開發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電,做好太陽能光伏產品加工項目。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模式,倡導節能、高效的先進生產工藝,支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產業鏈長的工業企業清潔發展。

    積極發展特色種養及加工業。依托小興安嶺豐富的林下資源和土地資源,大力發展以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為主的森林生態食品業,以水稻、大豆為主的有機綠色食品業,以奶牛、生豬、獺兔、狐為主的生態養殖業,以黃芪、刺五加、五味子為主的生態藥業。抓好食品加工、肉製品深加工、山珍果酒飲品廠建設和製藥等項目建設,打造“小興安嶺大森林”和“林都北藥”品牌,實現特色種養及加工業的產業化發展。

    科學有序發展礦產資源及精深加工業。堅持“科學勘查、係統規劃、集約開發、綜合利用、穩步推進”的原則,完善整體規劃、區域規劃和重大項目規劃,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重點開發鐵、鉛、鋅、鉬等礦產資源。大力培育和引進礦產品精深加工大型企業集團,提高礦產資源開發規模化、集約化和綜合利用水平。

    鞏固發展木材精深加工業。全麵整合木材加工業企業,逐步關停以拚資源換發展的企業。依托朗鄉板業集團、雙豐家具集團、僑藝集團等企業,打造伊春“木字號”國內知名品牌。在大力發展生態主導型產業的同時,抓住黑龍江省建設沿邊開放帶的機遇,依托嘉蔭口岸優勢,全力推進以對俄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礦產資源開發、農業種植、過境旅遊、勞務輸出等領域為重點的經貿合作,促進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

    (作者係黑龍江省伊春市市長、伊春林管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