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展望森林保護學科發展趨勢時認為森林保護重在不斷提高預警和防控水平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08年10月29日 瀏覽次數:

    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森林保護學術論壇上,森林保護方麵的專家對森林保護學科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專家強調,森林保護學科必須加強基礎和應用研究,加強科技成果向生產的轉化,不斷提高預警和防控水平。

    中國是一個森林生物災害頻發、生態環境脆弱的國家。森林生物災害是製約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因此,森林災害的有效控製充分體現了國家的長期重大目標需求。綜合、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等內容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中重點領域的優先主題。必須按照“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的戰略思想和“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的戰略方針,努力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保障我國現代林業建設又好又快的發展。

    專家們提出了當前森林保護學術研究的發展趨勢:

    一是以3S技術和昆蟲信息素為支撐的森林生物災害監測和預警體係研究。以可靠、穩定和高效為目標,以3S技術和化學生態技術為主要依托,結合常規抽樣和調查技術,開發重大病蟲害的中長期測報技術體係,提高預警水平和防禦決策能力。

    二是森林生態係統調控病蟲災害的功能研究。除了外來入侵生物外,“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態係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森林生態係統的結構複雜性、生物多樣性、時空穩定性和對病蟲災害較高的耐害與自我補償能力是實現其病蟲害生態調控的基礎,充分保護和恢複其功能是實現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續控製的核心所在。

    三是人為措施持續控災功能及實現途徑研究,包括天敵昆蟲、病原微生物利用等生物防治技術,適合林業要求的無公害藥劑和劑型的開發與應用,基於生物技術的抗病蟲林木良種選育研究,構建高效的生物工程菌,利用DNA指紋技術鑒別近緣種和地理種群變異,寄主植物-昆蟲-天敵的化學通訊聯係,特別是各類昆蟲信息素和昆蟲生長調節劑等方麵的研究。

    四是外來有害生物的預防和控製。開發有害生物的快速檢測技術、加強生物入侵的風險分析和損失評估,特別是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影響的評估,完善風險管理預案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當前,我國森林保護事業正處於迅速發展的階段。森林保護學科的發展既要借鑒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更要注重自身的特點,並利用現代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生態學和微生態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森林保護問題,以促進森林保護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