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澳大利亞土壤科學家近日表示,他們相信自己從新南威爾士北部的大片竹林中獲得的發現將能夠幫助拯救日益暖化的地球。
南十字星大學的利·沙利文(Leigh Sullivan)解釋了這項新發現的意義。他說,航拍照片顯示該竹林在當地至少已經生長50年了,竹葉長年來持續不斷地落到地上,逐漸腐爛的有機物質形成了厚厚的綿軟的堆積層,其中有成千上萬個肉眼看不見植物石(一種矽質結構的微粒),它們就像無數個微型膠囊,將碳封存在裏麵,並且不會被破壞。
“植物石就像一個裝著碳的玻璃罐,當植物死亡時,它就會沉積在土壤中,基本上非常穩定。”同樣來自南十字星大學的傑弗裏·帕爾(Jeffrey Parr)說,“這樣一來,碳元素實際上被一層矽外衣包裹著,矽外衣可以保護它在土壤中不被分解。”
“我們發現,這些有機物質是在7年時間內堆積而成的,這就意味著這些有機碳是以最快的速度在沉積——每公頃土壤中一年的碳貯量為1噸。”帕爾說。
他進而表示,來自甘蔗的植物石更加豐富,儲存的碳也更多。
希望能為對抗全球變暖盡自己一份力的羅伯特·庫爾克(Robert Quirk)就在特維德河穀種植了甘蔗。雖然生長勢頭比不上竹子,但甘蔗以生物質形式貯存碳的速度也非常快。這些甘蔗品種是經過沙利文特別挑選的,每公頃每年的碳貯量比另一個甘蔗品種多0.5噸。
“利用這些甘蔗,每排放1噸碳,我們就能回收2.6噸。”庫爾克說。
澳大利亞的碳排放交易計劃將於2年內啟動,初期階段將不會把農業納入其中,這是因為類似於牛羊打嗝等產生的碳排放以及森林貯碳能力都難以進行評估。但政府顧問羅斯·加洛特(Ross Garnaut)認為這是一個需要密切關注的空白。
到目前為止,森林一直是最受關注的“碳捕獲器”。不過,樹木幾乎都不能生成植物石,而且伐木過程還會造成碳排放。相比之下,農作物和草形成的植物石能夠存在數千年,待收割以後重新播種,還能生成新的植物石,其中貯存的碳量也很容易測量。
沙利文說,植樹造林很快,也能捕獲大量碳。“問題在於,那樣的碳不穩定。”他說,“如果有一把火,一場疾病,或者你想把森林重新變成牧場,這些被儲存起來的碳就留不住了。”
“通過植物石形式的碳,我們事實上將碳存放在了農作物中,而且在它進入土壤之前就能夠很容易地被評估。”
帕爾說,種植哪一種農作物都沒關係,隻要選擇形成植物化石最多的那個品係就可以。
“如果全世界所有的可耕地都種上貯碳能力與我們最好的甘蔗相當的植被,那麼全球每年實際可捕獲近30億噸二氧化碳,大約是我們目前大氣中碳增長水平的20%。”沙利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