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為油茶產業提供強有力支撐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08年09月10日 瀏覽次數: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油茶新品種選育與應用、豐產栽培和精深加工利用技術方麵取得了很大成效,為當前油茶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良種選育與推廣成效顯著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科技工作者集中力量進行了全國範圍的種質資源清查與收集工作,已初步查清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縣油茶等可供食用的20多個主要油茶物種,整理了普通油茶地方品種160多個,篩選出了岑溪軟枝油茶等第一代優良農家品種,並就地進行推廣。經過多年積累,建成油茶種質資源庫,保存了大量育種材料。比較完整的有金華木本油料育種基地、江西分宜長埠林場育種基地、江西林科院油茶種質保存基地、浙江富陽油茶物種保存基地和福建福安油茶良種保存基地等。

  在良種選育方麵,“六五”、“七五”期間,在國家支持下,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牽頭組織全國油茶協作組,聯合開展油茶二代育種國家攻關計劃,選出了亞林4、亞林9等無性係新品種19個,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福建、湖南、貴州、湖北等地也分別選出了適用於當地發展的優良無性係。這些無性係品種純化,增產潛力大,現已在江西、湖南、浙江、安徽、貴州等省大麵積推廣,示範林產油量每畝可達到30公斤~50公斤。

  在擴繁技術方麵,油茶芽苗砧技術、采穗圃建立及高產良種穗條生產技術等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帶動了油茶培育方式的變革,解決了油茶長期以來無法實現無性係良種化的難題,使油茶品種規模化擴繁和優質苗木快速培育成為可能。以這些技術為基礎,建成了國內一批油茶良種苗木生產基地,基本解決了我國油茶良種苗木的生產需求。

  栽培技術逐步完善

  通過攻關研究和國家低改工程,確定了“因地製宜、分類指導、多模式低改”的油茶低產林改造指導思想。編製了我國第一部《油茶豐產林》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高產、早實、豐產無性係豐產栽培示範園。研發成功油茶有機栽培技術,掌握了油茶產地環境控製技術,並在浙江省建德市建成首個通過國家認證的有機油茶栽培基地。品質控製栽培技術取得初步成功。

  引進技術促進產品增值,綜合效益提升

  近幾年,油茶加工水平提高很快,食用植物油先進生產工藝設備在茶油加工中得到應用,油茶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精深加工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湧現出了一大批龍頭企業,產品市場得到進一步開拓,知名度也進一步提高,油茶產業有了新出路。如江西青龍集團、江西綠海油脂有限公司、湖南金浩油脂有限公司、浙江山神山茶油有限公司等,許多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1000噸,少數達到3000噸~5000噸。

  油料精煉技術的大量應用促進了茶油品質提升,使得產品精品化,提高了茶油附加值、消費層次和消費麵。全國具有精煉能力的茶油工廠現有200多家,年生產能力超出目前的原料供應能力4倍~5倍。通過出台新標準如《油茶籽油》,強製加工工藝標識,企業產品加工質量進一步得到規範。有機油茶研發取得初步成功並小麵積推廣,進一步提升了茶油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