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變竹編 出山賺大錢
——馬山縣古寨瑤族鄉龍林村龍琴屯竹編產業悄然興起
廣西馬山縣古寨瑤族鄉龍林村龍琴屯祖祖輩輩的夢想今天終於成為現實——生長在當地大山深處的竹子,依靠編織產業把山門大鎖打開,一批批竹編產品被源源不斷地送出大山,換回大把的鈔票。
8月21日,龍林村黨支部書記藍必良告訴記者,在最近的一個月時間裏,他們已經將4批竹編產品送出山門,“撈”回了7800多元的收入。
竹子身價漲了6倍
竹編產業給龍琴屯帶來的最大、最直接的效益是迅速提升竹子的身價。
“以前,我們的竹子是一根一根地賣,最多也就是2元/根。”藍必良說,竹編產業興起之後,他們用山上種植竹子編織竹編,一根竹子可以有15元的收入,扣除運費,還可以賺12元——竹子的身價漲了6倍。
記者在采訪中看到,龍琴屯是馬山縣典型的大石山區村屯,四麵環山,山上樹木繁茂,有名的花,沒名的草,鬱鬱蔥蔥,把這個夏末的大山點綴得格外蒼翠愜意。這層層綠意中,竹影婆娑,給山林平添了幾分動感和詩意。不少依山而建的村民住房,房前屋後都是一片片茂密的竹林。藍必良的屋後,一片竹林掩映,不少新筍剛剛冒出地麵,給主人帶來新收獲的希望。
72歲的村民藍善新正在竹編產品堆裏,精心捆紮著編織好的竹編產品,準備銷到山外去。“龍琴屯有種竹子的傳統,龍林村竹子種植麵積超過3000畝。但很長一段時間裏,大家都沒法將這些竹子變成錢。”他說,這些竹子過去唯一的用處就是編織家用的農具,老了就砍下來當柴火燒。
現在,藍善新和鄉親們看到了長期以來鎖在大山裏的竹子的“錢途”。他們把竹子砍下來,剖成竹篾,編織成一定規格的長方形竹編產品,然後裝車拉到南寧,賺取更多的錢。
“光光編織這些東西,我一個人一個月可以有600元的收入。”藍善新說,竹子是自家種的,這樣的收入對一個七旬山區老人來說,已經算是“高薪”了。
兩個月找到“錢途”
龍琴屯的竹子在這方大山裏枯榮更替上百年之後,能闖出山門賺大錢,很大一個因素取決於這裏的農民一股鑽勁和被大山所封鎖而不服輸的精神。
這股勁在藍必良的身上得到充分體現。這個在山裏開一家店鋪經營小百貨的農民,腦子裏有一點商業意識。今年5月,他帶上“怎麼樣讓山裏的竹子賣出更多的錢”的念頭,走出山門尋找出路。
在百色市田陽縣,他看到這個芒果之鄉裝芒果用的箱子基本上是用竹子編織而成的,而且需要量很多,很多箱子都得從外地買來。“我們的竹子也可以用來編織這種箱子,賣給他們啊!”在那裏,他初步打探了市場,想為山裏的竹子開一條新路。
“那裏是要這種箱子,但我怕市場不穩定。”他說,從田陽縣回來之後,他又跑到了南寧各個農產品批發市場,打探竹編箱子的“錢途”。
功夫不負有心人。費盡心機跑了近兩個月之後,藍必良在南寧找到了滿意的市場。“這裏的需求比田陽縣大,而且運費也沒有那麼高。”他說。
回到龍琴屯,他把這一消息告訴鄉親,大家覺得這個項目可以做。於是,他買回7台可以剖竹篾的機子。
一切準備停當之後,一個以農戶為單位的“竹子編織品加工場”在這方大山裏建立起來了。“這些編織品不需要太多複雜的工藝,隻要按照客商規定的規格來編織就可以。”村民藍榮國說,一個勞動力編織一天的收入在30元到40元之間,是山區農民靠山吃山的好門路。
打算做成全村大產業
“現在,龍琴屯已經有30多個農戶參與竹編加工。”藍必良對記者說,龍林村村民幾乎戶戶都種植竹子,這個剛剛開始的項目將帶動更多的村民走竹子編織增收之路。
目前,龍琴屯成立了竹編加工合作社,主要由屯裏黨員牽頭,參與這個項目的村民隻要把合格產品送到合作社,積累達到一定量後,由合作社統一往南寧發貨。“合作社扣除運費之後,所有的收入都給農民。”藍必良說,一些農戶現在還沒有能力買剖竹篾的機子,合作社可以免費為他們提供服務,“1天的竹篾剖製的量,可以滿足一個農戶10天的編織”。
藍必良告訴記者,他們準備擴大項目規模,發動龍林村村民參與進來,把這個產業做大。“以後,如果龍林村的竹子供不應求,我們還可以到外麵買竹子來加工。”藍必良說,他們還將繼續研究新的編織產品和新的銷售門路,讓這個產業越做越大。“如果有100戶村民參與這個項目,正常生產的話,年產值可以達到70萬元”。
翠竹變成了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