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個窮光蛋,一夜有了幾十萬”。日前,記者在陝西省林改試點縣寧陝縣采訪時,當地村民都用這句話來形容自己對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認識。陝西省集體林權製度改革試點2007年7月在10個試點縣開展以來,農民觀念發生了改變,幹群關係得到了優化,林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截至今年7月底,10個試點縣已完成集體林地勘界確權2127.21萬畝,占總任務的97.04%;累計調處爭議糾紛4298起,發放林權證56150本。
山林變成了“銀行”
林改前,農民認為山林不是自己的,長好長壞無所謂。林改後,群眾把自己山上的樹當作“潛力股”、“成長股”、“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可以增值,舍不得隨便砍,自覺增強森林資源保護意識和產業發展觀念。寧陝縣江口鎮回族村魏蘭花承包山林後說:“我承包下這片綠油油的鬆樹林,看著都高興。等我老了,動不了了,這些樹就是我的銀行,我隨時能拿出來賣成錢。”湯坪鎮一位農民說:“山還是那座山,分給我後,我不僅成了護林員,還要在林下育菇種藥賺錢,今後的日子滋潤著呢!”
林業煥發了生機
林地承包經營權到戶後,經營者敢於投入、舍得投入,積極采用林業先進技術,加強管理,並逐步形成規模,推動了山林由粗放型經營向高效型經營轉變。銅川市耀州區一位村民承包集體荒山後,計劃因地製宜種植新品種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木。西鄉縣群眾通過承包集體林地、競標購買集體茶園等形式,湧現出50畝以上的經濟林經營大戶190戶,經濟林2000畝以上的專業村20個。
幹群密切了關係
在林改工作中,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廣泛宣傳《森林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使基層幹部尤其是農民群眾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普法教育。
村民說:“以前我們聽幹部的,現在是幹部聽我們的。”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工作中,縣、鄉兩級工作人員和村幹部在林改中經常進村入戶宣傳政策,開展培訓,研究問題,調解糾紛。一些地方長期以來幹群關係緊張的局麵得到了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