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林業產業的對話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08年08月05日 瀏覽次數:

    編者按:

  進入新世紀,我國林業事業突飛猛進,尤其是在全麵推進現代林業建設的新時期,作為現代林業三大體係之一的林業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07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25萬億元的新高度,林業產業越來越凸顯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近期,中國林業產業協會組織人員赴廣東等地調研林業產業。在調研期間,王誌寶與王滿、康勇軍多次探討林業產業問題,本文是他們對話的部分內容。

 

  對話人:

  王誌寶 中國綠化基金會主席、中國林業產業協會顧問、國家林業局原局長

  王滿 中國林業產業協會秘書長

  康勇軍 本報綠色產業新聞部主任

  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隻有大力加強生態建設,形成豐富的森林資源,林業產業才能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發展空間;隻有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積累雄厚的資金實力,生態建設才有堅實的資金保障和發展動力

  康勇軍:“林業作為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具有巨大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這是2003年中央9號文件對林業的高度概括。目前,我國林業正處在全麵推進現代林業建設的曆史階段。賈治邦局長多次講到,要用林業的多功能來滿足社會的多需求。現代林業有三大體係,即生態體係、產業體係和文化體係,三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但我在采訪中卻感到,實際工作當中林業產業的發展往往被忽視,而且有的人是就生態言生態,就保護說保護。我想,這不是現代林業,現代林業追求的應該是一種均衡。

  王誌寶:在現代林業的架構中,林業產業是三大體係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作為林業戰線上的老兵,我很讚同現代林業建設的整體構想,也很高興目前林業各個方麵的發展態勢。

  實施生態建設優先的林業發展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著眼於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英明決策。賈治邦局長多次提到,全麵實施這一戰略,既要堅定不移地加強林業生態建設,也要大力推進林業產業和生態文化的發展。實際上,林業三大體係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是對立統一的關係。所謂對立,以木材生產為例,對森林的過度利用,肯定會破壞生態;所謂統一,為了滿足人們對以木材為原料的產品的需求,必須要大力營造高集約經營的人工用材林。這樣做,既可以滿足林業產業發展對木材的需求,又可以帶來生態效益,對國家生態安全提供保障,而且,也等於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通過營造高集約經營的人工用材林的形式,直接投資參加了國家生態建設。總之,生態建設是公益性事業,主要靠政府投入,而企業可以通過營造人工用材林、經濟林等多種形式,為生態改善做出貢獻。

  康勇軍:從世界範圍看,可以肯定地說,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就是一種互動關係。歐洲大陸幾乎沒有原始森林,但為什麼去過歐洲的人普遍感覺人家生態良好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良性的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互動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深刻理解林業產業在現代林業框架中的辨證地位,在確保生態建設力度不減的同時,把林業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突出研究和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上來。

  王滿:依我看來,林業產業與生態文化也有著割裂不開的互生關係。我們常講,要充分發掘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濕地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生態旅遊文化等生態文化的發展潛力,增強生態文化的活力與影響力。實際上,這些文化背後離不開林業產業的強勢發展。企業是產業的細胞,企業的發展本身也要求文化維係。如湖南的泰格林紙集團有自己的報紙、刊物和電台、電視台;廣東的生活家公司組建了現代音樂研究所;海南的造紙企業向社會發出“綠色承諾”;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中國林業產業協會理事單位的捐款超過5億元,這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必定要轉化、沉澱成企業文化、生態文化。

  要促使我國林業產業健康而快速地發展,不能忽視其目前仍然麵臨的很多問題。首先必須重視林業產業宏觀和戰略問題的研究。做好林業產業的科學合理布局是關鍵,堅持走森林的可持續經營之路尤其重要。

  王滿:最新的統計顯示,2007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7.66%,高於國民經濟11.4%的增長速度。但應該看到,這些年林業產業的強勢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宏觀效應,是市場經濟無形的大手拌動的結果。實際上,這種局麵本身就隱藏著不少問題。

  康勇軍:在采訪中,我能聽到很多反映產業發展問題的聲音。大的方麵講,最關鍵最突出的問題是林業產業的布局不合理,發展缺乏有序性。

  王誌寶:全麵製定林業產業發展規劃,科學地進行林業產業發展的戰略布局是個大問題。我國東西南北中各地的氣候、土壤、立地條件各不相同,如何發展?許多同誌講,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要“休養生息”,但“休養生息”是否就意味著不能采伐、不能發展林業產業呢?我想,一刀切式地規劃林業發展是不符合現代林業思想的,是也不符合“用林業的多功能滿足社會的多需求”的發展方向的。

  我認為,東北內蒙古四大重點國有林區當然是我國北方最重要的生態屏障,但是,它過去是,現在是,將來它也必須是我國重要的林產品供應基地。關鍵是如何通過森林區劃和分類經營,統籌安排和處理好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之間的關係,實施東北內蒙古四大重點國有林區的重新振興。同時,還要認真研究南方條件好的地方林業發展的布局問題,尤其要研究在如何利用其光照和水資源充足的優勢,發展高集約經營的用材林。推動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就是西部自然條件較差的地區,在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以及生態文化建設上,也有一個科學布局問題。總之,依據林業資源、自然和社會條件等因素,對我國林業產業進行科學規劃非常重要。

  康勇軍:據我了解,應該說目前還有很多問題。如森林的分類經營問題,林工結合問題,原料林問題,政府的扶持問題,標準化問題,產業結構調整問題,野生動植物培育利用問題,大徑級珍貴樹種資源培育等。

  王滿:你擺出的這些林業產業方麵的問題,有的是曆史遺留的老問題,有的是現階段出現的新問題。這些問題既是個性的,也是共性的。譬如農村改革30年了,至今也沒有根本解決對農業的投入問題,農業機械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矛盾越來越大。我想,現階段研究林業產業發展的戰略問題關鍵是抓住主要症結。

  王誌寶:症結就是在認真製定林業發展規劃的基礎,科學地推進森林區劃,並在森林區劃基礎上,大力推動分類經營。林業的分類經營以前我們提了很多年,客觀地說進展不大。所謂分類經營,就是以不同地區氣候、地理、土質等自然條件以及對森林功能的側重需求,把林業劃分成兩大類,三種經營模式。所謂兩大類就是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所謂三種經營模式,除了商品林外,生態公益林又可以劃為純生態公益林和兼用林。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別實行不同的管理體製、不同的運營機製、不同的投入渠道、不同的植被建設方式、不同的森林資源采伐管理方法,以追求不同性質的林業各自效益的最大化。在今年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賈治邦局長強調要堅持把加強森林經營作為現代林業建設的永恒主題,走森林的可持續經營之路,我覺得切中要害,非常重要。林業的分類經營是實現森林科學經營的基礎和重要內容。

  我國林業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水平差、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缺乏自主品牌,不僅影響了市場競爭力的提升,還常引起知識產權糾紛、反傾銷調查等諸多國際貿易爭端。企業發展的主要製約因素是什麼?突破口在哪裏?

  康勇軍:在世界範圍被廣泛采用的“林工一體化”經營模式,在我國林業產業發展中還沒有全麵推開,致使營林生產的定向培育、高集約經營難以實現,這是嚴重製約我國林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王誌寶:不錯,林木資源培育的規模化、定向化是以木材是為原料的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核心問題之一。我認為,當前影響以木材為原料企業發展的最大製約因素是森林,特別商品用材林經營水平低,難以滿足木材的供應,如何解決,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就是“林工一體化”,包括“林紙一體化”、“林板一體化”。很早我們就提“林工一體化”,但是效果不大,這是今後林業產業發展必須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因為,隻有實現林工一體化,才能使林木資源的培育有條件依托高科技的支撐:隻有實現林工一體化,才能實現林木資源培育規模化、定向化:也隻有實現林工一體化,才能保證商品用材林高集約經營所需要的資金投入,確保林地生產力不斷提高。

  王滿:這次在廣東調研的這幾家企業,如生活家、大自然、威華等,還有我去過的江蘇大亞、湖南泰格、湖北吉象等,已經開始走上了“林工結合”之路。在實際操作中,有些企業走“企業+基地+農戶”之路,如金光集團APP有6種模式與農戶合作。這些企業已經注意到資源在企業發展中的掣肘問題並開始采取應對措施了,而且效果不錯。但是應該預見,隨著一些外資或有外資背景的涉林企業在中國“圈占”林業資源的加力,林業加工企業在林業產業第一車間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康勇軍:走林業一體化之路,企業要注意考慮地方政府的利益。這次在廣東調研聽到的例子很耐人尋味:有一家企業由於在稅收等方麵對地方沒有建樹,地方政府對企業則采取愛理不理甚至暗中限製的態度,使企業舉步維艱。而另一家企業則主動繳納該繳的稅,政府也把按政策該退的稅退還給企業,反過來企業又主動請纓為當地的基本建設作貢獻。企業主動為地方分憂,地方政府當然對企業支持多,發展就快。

  王滿:要重視林業龍頭企業帶動下的、由多個企業組成的產業集群化建設,在這個方麵地方政府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抓好了能夠對地方經濟發展有利,也能夠促進當地的社會發展。當前,林業產業發展有很多值得稱道的集群化產業亮點。如浙江安吉的竹產業,黑龍江牡丹江、山東臨沂、浙江江山、河北文安等地的木業,江蘇邳州的速生楊產業鏈,浙江南潯的地板業,雲南漾濞的核桃和浙江臨安、安徽寧國的山核桃產業等等,都是值得借鑒和推廣的。

  康勇軍:這些地方我大多采訪過,確實不錯,基本形成了響當當的品牌。但是全國整體情況參差不齊,特別是與國際著名企業相比,我國林業企業的品牌建設差距很大。如我國的人造板產量達到8300多萬立方米,成為世界出口第一大國。可是,出口的產品,幾乎都是借用國外的品牌,不少國家還采取措施限製或抵禦我國產品。在國內,吉林露水河、江蘇大亞、廣東威華、河北金秋等尚能算得上名牌,可在國際市場上又有哪家敢說是名牌?

  王滿:關鍵是企業的自主創新問題。創新問題是企業謀求發展壯大的基本問題。在策略方麵,我覺得,小型企業由於技術力量、資本實力薄弱,可采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避免被動局麵;中型企業模式可走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組建科研基地來實現自主創新;大型企業則可直接組建科技創新中心,引進國際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和高層次科技人才,隨著企業自身實驗條件的成熟和自身科研團隊的成長,可以獨立自主地進行原創性科學研究,開發世界領先的新產品、新工藝,通過申請國家或國際發明專利形成企業獨有的知識產權,進而形成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

  林業產業仍是國民經濟的弱勢產業。應關注對林業產業“輕予重取”的現象,大幅度壓縮林業企業利潤空間不但影響林業產業發展,也影響興林富民實效。積極爭取國家層麵對林業產業的支持迫在眉睫

  王滿:近年來,我國政府對林業產業的宏觀支持是非常積極的。如中央9號文件的出台,全國林業產業大會的召開,國家七部委聯合發布林業產業政策要點等等,但不可否認仍麵臨許多具體環節上的細化、補充和落實問題。其中,對林業產業“輕予重取”的現象應繼續關注。過去我們的木材產品稅率很高,重複征收兩個8.8%的稅,這與世界通行做法正好相反。世界許多國家對林業都實行輕稅賦政策,甚至有些國家還要拿出一定的財政資金,給予扶持。

  王誌寶:近一些年來,國家在生態林建設上給予了很大支持,實施了一係列重大生態工程建設,但在商品林,特別是商品用材林建設上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要考慮商品用材林兼有生態效益,確保國家生態安全以及拉動廣大林農脫貧致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特殊性,國家應該給予重點扶持,包括財政資金的扶持,並實行低稅費政策等。這裏,我還要提到,木本糧油的發展,不僅關係林農的增收,也關係到國家的糧食安全,也應納入國家政策扶持的範圍。

  康勇軍:在去年的全國林業產業大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說,“沒有林業就沒有良好的生態”。賈治邦局長在去年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上也曾經說過,發達的林業,已成為國家文明、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綜觀世界強國,航天能力不強不算強國,汽車製造業不強也算不上強國。進入21世紀以來,恐怕還得加上一個判斷指數,那就是生態。沒有的良好的生態也不能稱之為強國。

  王誌寶:實際上,許多生態良好的國家有些做法可以借鑒。針對商品用材林兼有生態公益效益以及增收對象主要是農民的特殊性,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實行強力的扶持政策。以美國為例,其私人營造的商品用材林,聯邦和州財政無償補貼造林成本的50%:智利私人營造的商品用材林,國家財政無償補助造林成本的70%:歐盟有些國家補助的力度更大。

  康勇軍:說到跟國際接軌,我們是否還要在支持建立和完善林業產業發展的服務體係上有所作為呢。發達國家,不管什麼樣產業,不但有完善的服務體係,還要有健全的自律體係,這樣,就保證了企業的有效運轉,保證了同一產品在市場中的有序競爭,而這種服務和自律,一般都是通過有權威的產業協會、商會實現的。在當前政府轉變職能、實現政府與企業徹底分開的形勢下,如何充分發揮產業協會的服務功能,增強其約束林業企業自律功能的權威性,已成為向市場經濟轉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王滿:行業協會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如中國林業產業協會正在抓的幾個事:一是建立全國林業產業基礎數據庫,全麵反映林業企業名錄、經營狀況、主要林產品市場價格、產業發展動態;二是建立林業重點市場和企業聯係製度,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全國林產品市場和企業運行情況;三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溝通政府與企業、開展行業自律、維護合法權益、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等方麵作用;四是開展林業名牌產品、綠色產品和產業集群認定扶持工作;五是開展林業產業稅費優惠政策的調研和爭取工作等等。

  在全麵推進現代林業建設的新時期,林業產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增添了許多新內容。把林業產業巨大的資源潛力和市場優勢發揮出來,實現以林業的多功能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多需求。

  康勇軍:說兩個數字。我國有著占世界22%的人口,經濟社會又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據統計,目前我國每年進口木材及木製品,紙漿、紙及其製品以及廢紙等折合成木材接近1.2億立方米。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數字還會變大。這樣大的需求,完全依靠國際貿易是不敢想象的。對此,賈治邦局長高屋建瓴地指出:“隨著我國木材進口量的不斷增加,林業問題已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生態問題,而且是一個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和國際關係問題。”

  王誌寶:賈治邦局長講得非常正確。木材是世界公認的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四大重要原材料(木材、鋼材、水泥、塑料)之一,而且也是四大原材料中唯一可再生的。我國是世界上木材消耗大國,據統計,當前,我國每年消耗的木材大約在3.5億立方米左右,其中進口折算木材已達到1.8億立方米,而且木材及林產品需求一直呈剛性增長,今後缺口會越來越大。因此,必須抓緊推進森林區劃,實行分類經營,以推動商品用材林的科學經營,提高林地生產力,立足國內解決我國木材需求問題,才是根本的出路。

  王滿:除了木材安全這個敏感的詞兒外,糧食安全也是舉國關注的熱點。當前,我們不能把國家糧食安全的解決僅僅著眼於耕地上,要知道,我國有可用於發展木本糧油的林地近5億畝,相當於現有耕地的30%。《中國經濟植物誌》中收集的含有澱粉、油類、糖類的708種植物中,含有上述3種成分的木本植物就有488種。如河北的遷西板栗、湖北的羅田板栗都是當地的鐵杆莊稼。可以講,在化解國家糧食安全方麵林業是能夠大有作為的。

  王誌寶:從林地潛力看,我國有林業用地43億畝,可利用沙地8億多畝,利用率和生產力都還很低,開發潛力巨大。如果把林業的這些潛力充分挖掘出來,不僅改善了生態,還可滿足社會對木材等林產品的需求,對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康勇軍:我在安徽寧國和浙江臨安等地采訪中遇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裏申請采伐指標的人在逐年減少,林業部門正擔心林木采伐指標用不完。實際上這應該是林業產業走向良性循環的一個信號,是傳統的消耗木材型的林業產業向現代林業轉變的信號。

  王誌寶:據我所知,這兩個地方不大適宜營造大麵積人工用材林,而山核桃等經濟林卻是這些地區發展的最大優勢。因此,各地都要從實際出發,規劃和發展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的商品林。實際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對林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廣大林農從事林業產業的領域也越來越廣闊。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林化產品、幹鮮果品、花卉產品、木本糧油、木本醫藥原料、天然菌類等很多傳統林產品已成為市場上的旺銷產品,特別是而森林旅遊、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等新興產業其發展潛力巨大,是真正的朝陽產業。

  王滿:森林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生物質能源,就其能源當量而言,僅次於煤、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而且具有清潔安全、可再生、可降解、不與農爭地、不與人爭糧等優點。專家估計,到本世紀中葉,各種生物質能替代燃料將占全球總能耗的40%以上。我國現有林木生物質中,每年可用於發展生物質能源的生物量為3億噸左右,折合標準煤約2億噸。我國現有木本油料樹種總麵積超過400萬公頃,種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種。利用現有林地,還可培育能源林1333.3萬公頃,每年可提供生物柴油500多萬噸,木質燃料近4億噸,折合標準煤約2.7億噸。

  王誌寶:國家林業局已將規模化培育能源林列入了“十一五”林業發展規劃中,並先後與中石油、中糧集團等開展了合作。中石油已投資2億元,在雲南、四川等7省(區)合作建設油料能源林基地100萬畝,推廣“林油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今後,還將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大力開發研製林業生物質能源,對於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促進節能減排降耗,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康勇軍:賈治邦局長在一次講話中意味深長地講:“要深刻認識林業巨大的經濟功能,緊緊抓住林業產業發展不放鬆。林業產業是整個林業工作中的活躍因素,抓住林業產業這個重點,就抓住了帶動生態建設的牛鼻子,就抓住了激活林業的引擎,就抓住了滿足社會多種需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