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泰寧筍農有了科學致富鏈

來源:福建之窗 發布時間:2008年07月14日 瀏覽次數:

  科學管護竹山、科學營銷、科學利用下腳料。福建泰寧縣新橋鄉筍農們這樣的“科學致富鏈”,促成全鄉農民人均收入達3660餘元。日前,筍農鄒良仁告訴記者,今年他光筍幹這一項,收入可以達到1萬多元。這種收入在鄉裏是“小戶”,大戶年筍竹收入可達5、6萬元。

  新橋鄉有毛竹6.2萬畝,人均達8畝,是三明市的“十佳毛竹之鄉”和“竹葉開發十佳之鄉”。過去,筍農們按照傳統耕作模式,掠奪性挖筍,每畝竹山畝產值僅百餘元。如何讓農民嚐“科學甜頭”?這個鄉提出“把山當地耕,把竹當菜種”,組織一些竹山大戶到外地參觀學習、取經,培養典型示範戶,開展“一帶五”活動,即一名黨員或村主幹或典型示範戶帶動5戶農戶,共同科學管護竹山。同時,這個鄉對竹山達到科學管護標準的筍農,每戶獎勵1000元。現在,鄉裏竹山的鮮筍產量每畝比原來提高50公斤,留竹量每畝增加30根。

  筍豐收了,竹粗壯了,怎樣科學營銷才能讓筍農更好地增收呢?鄉裏成立“新橋筍竹專業協會”,100多名筍農加入了協會,負責對外營銷,避免相互壓價引起價賤傷農。這些會員們辦起了12家鮮筍加工企業,年生產能力達5000噸,不僅全鄉的春筍無需外銷,還可以解決周邊鄉鎮春筍難銷問題。今年這個鄉又建起了閩贛筍竹交易市場,準備培養成一個大型的筍竹批發市場。

  同時,鄉裏引資辦起了3家竹製品加工企業。這3家企業專找原先廢棄的竹子下腳料“入手”,從竹兜、竹身、竹梢到竹枝,全部得到利用,綜合利用率達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