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我們不住這兒,這兒危險!”
在肖麗萍家樓下,5個在大地震中幸免於難的小女孩死死拽著肖麗萍的衣服,張大了驚恐的眼睛,不願意上樓。
這是見到孩子幾個小時以來,孩子們清清楚楚表達的第一句話。
肖麗萍緊緊摟過孩子,用手輕輕整理著她們淩亂的發絲,除了和孩子們一起流淚,她不知道如何安慰這些受傷的孩子。
肖麗萍是綿陽市林業局人教科職工,和丈夫一樣都是北川人,在汶川大地震中,16個親人離開了他們。
5月13日,大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肖麗萍和丈夫驅車前往北川尋找親人的下落,在安縣受災群眾緊急安置點,找到了親戚家的女孩羅雅涵、楊丹怡,還有她們的3個同學蔣成觀、趙秋憶、桂億萍,她們都是北川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剛剛經曆了那場生死考驗,從死神的魔爪中逃了出來。
“5個娃娃蜷縮在帳篷的一角,互相依偎著,沒有人說話,丹怡的腿還在不住流血,秋憶的頭也破了。”肖麗萍回憶說,“本來想安慰一下孩子,可是一張嘴,鼻子一酸,自己先哭了。”
回到肖麗萍在綿陽市區的家,麵對寬敞、舒適、溫馨的房子,5個小女孩說什麼也不願意住。第一天晚上,肖麗萍和丈夫隻好陪著孩子們在1樓的車庫過了夜。
夜已深了,孩子們不停地說著夢話,臉上時而露出驚恐的表情,蓋在身上的毛毯也被踢到了地上。肖麗萍坐在一旁心疼地看著,一邊抹著眼淚,一邊重新幫孩子們蓋好。
“也不知娃娃們受了多少苦,一睡覺就開始做惡夢、說夢話,也聽不清說的是什麼。好像有一回說的是討厭,莫抖了。”肖麗萍說。
在孩子們睡覺時肖麗萍和丈夫是不敢說地震兩個字的。
“有一天,孩子們睡著了,我和丈夫在聊有關地震的事情,剛說到地震,憶秋馬上從床鋪上站了起來,眼睛都沒有睜開,就跑到了車庫外邊。”肖麗萍說。地震發生時,這個11歲的小女孩是從2樓跳下逃生的。
孩子們和肖麗萍一起兩天了,但肖麗萍幾乎聽不到孩子們的任何話語。孩子們都沉默著,不僅和她沒有交流,就是5個人之間也很少說話。“那兩天,聽娃娃們晚上的夢話比聽她們白天說的話還要多。”肖麗萍說。
孩子們每天都安安靜靜地呆著,或者撕紙條,在紙條上寫著地震、媽媽等字樣,畫一些常人看不明白的畫。每當看到這種情景,肖麗萍就會悄悄躲到一邊抹眼淚,已為人母的她明白,災難對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打擊太大了。
住在車庫裏,孩子們心神不寧,肖麗萍就和丈夫在馬路邊的空地上搭了帳篷,和孩子們一起搬了進去。而車庫讓給了另外的受災群眾,有肖麗萍的親戚,也有的不是,肖麗萍說最多的一次有32個人在她家吃飯。
每天早上,肖麗萍都會給5個小女孩洗頭發,給她們準備林業局和小區居民捐獻的新衣服,把她們打扮得幹幹淨淨、漂漂亮亮。“比照顧自己親生的女兒還要仔細。”肖麗萍說。
在肖麗萍的精心嗬護下,時間一天天過去,孩子們的笑容漸漸多了,活潑的天性也時常表露出來,這時,孩子們開始把“肖阿姨”叫作“肖媽媽”。
孩子們的親人陸陸續續找到了。“秋憶的父母都去世了,憶萍也失去了母親,這些孩子命真苦啊!”肖麗萍說著,眼淚在眼眶裏打轉。雖然不舍,孩子們還是一個個回到了親人的身邊。
在肖麗萍的手機裏,還保存著5個孩子的照片,除了包紮著的傷口,孩子們臉上重新恢複了天真的笑容,蔣承觀和羅雅涵還做著“V”字型手勢——這個手勢不僅代表著她們戰勝災難的信心和勇氣,也代表著經曆生死後孩子們麵對生活的態度。
現在,肖麗萍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每天等著孩子們打來的電話,聽她們親切地叫一聲“肖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