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人異地種筍致富

來源:農民致富之友 發布時間:2008年05月27日 瀏覽次數:

  張誌華是浙江省德清縣武康鎮對河口村人,他來到江蘇省高淳縣承包種植早園竹已經有五個年頭了。在高淳,還生活著三十多戶像張誌華這樣的德清筍農,他們大部分集中在該縣椏溪鎮,每年要在那裏住七個月,共種植著2000多畝早園竹。目前,椏溪鎮共有早園竹6000多畝,全鎮每年來自早園竹的收入達6000多萬元,成為了該地農民增收的一個新亮點,這其中也有德清人的一份功勞。

  椏溪鎮分管農業副鎮長劉春伢介紹說,椏溪鎮60%的麵積為山區,已有12個行政村發展了早園竹,其經營形式有兩種:一種是集體經營,村裏派人看管,早園竹處於自然生長狀態,長勢差、效益低。另一種是由德清人長期承包經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十分突出。在德清人的精心管理下,早園竹普遍長勢較好,一般在栽培4~5年後進入盛產期,畝產早園筍750~1000千克。由於早園筍生產用工量大,每畝用工一般在40~60個工日,按每工15~20元計算,每畝用工工資約在600~1000元。

  薛水娣是椏溪鎮的農民,幫張誌華幹活已經有幾個年頭了。她說:早園筍生產、管理需要大量用工的時候,正好是農閑時節,自己除了種地,一年中有幾個月就在早園竹園區裏打工,每月有幾百元的收入。早園筍生產還提高了當地農用拖拉機的運輸作業量和礱糠銷售量,尤其是礱糠原來根本不值錢,自從用於早園竹林的覆蓋後,價格不斷攀升且供不應求,這些都為椏溪農民帶來了實惠。張老板等一批德清人為了創業,每年都在遠離家鄉的高淳過年,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她感到十分欽佩。

  德清筍農在江蘇省高淳縣的投資創業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和關注。高淳縣椏溪鎮有關部門專門就此進行研究,並撰寫了《從椏溪農民的增收看德清人的創業—來自椏溪鎮早園竹生產的調查》。

  在這份調查報告裏,椏溪鎮政府有關人士認為,德清人種植早園筍之所以能夠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主要是因為:德清人肯吃苦,他們舉家來到異地他鄉搞承包,不計較生活條件的優劣,抓生產、抓管理、抓銷售;肯花大本錢,堅持高投入、高產出;有較強的市場意識。他們生產的竹筍直接銷往上海、南京、蘇州、常州等大中城市,他們將竹筍加工成筍幹和罐頭筍在淡季銷售,盡可能提高經濟效益。

  據了解,德清人跨省種植早園筍最早開始於縣政府的一次南京吆喝特產活動,在那次活動中,筍農們考察了高淳縣,發現這是一塊尚待開發的好土地。據外出種筍人介紹,由於當地這種產品少,當地早園筍的價格普遍比德清的貴,加上土地租金便宜,人工工資比較低,所以在高淳種早園筍的收入高於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