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業廳一項科技成果在全省科學技術大會上獲獎
來源:國家林業局 發布時間:2006年05月26日 瀏覽次數:
次
5月10日,河南省科學技術大會在鄭州召開,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省長李成玉等省領導分別為包括“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在內的21項2005年度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全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的代表頒發了獎勵證書。
河南省經濟林和林木種苗工作站參與完成的“林木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項目獲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項目由國家林業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實驗中心、河南省經濟林和林木種苗工作站、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實驗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7個單位共同完成,項目圍繞林木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測定、評價與利用相結合的宗旨,研究創建了我國的林木種質資源保存技術研究體係與保存庫體係。項目首次建成了跨越5個氣候帶國家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庫體係。包括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基本庫11個,區域保存庫13個(含86個林木良種基地),擴展保存庫4個,小型低溫保存庫1座。覆蓋21個省(市、區),代表當前主要造林樹種現行利用的種質資源約60%左右。通過異地、原地和設備保存相結合的優化配置,共收集保存308個樹種50698份種質資源,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重點樹種106個,搶救保存種質資源11040份。
該成果創新性地研究了林木遺傳多樣性評價理論技術,運用遺傳多樣性及群體遺傳學理論,研製林木種質資源界定,分層分類整理整合、歸類描述、保存和維護,規範抽樣樣本容量組合、數據采集及數據庫技術等實用配套組合技術,創建了國家林木種質資源保存技術體係。創新研究出“11套保存模式”,以及散生瀕危樹種“聚群保存”模型,該模型被鑒定為“整體國際先進,部分國際領先”。
該項成果測定、評價和推薦馬褂木、榿木、皂莢、白皮鬆、毛白楊等30多個樹種的優異種質108份,其中64份通過了國家與省級林木新品種審(認)定,44份通過國家和省級鑒定或成果認定,並在生產中推廣應用。優異種質的平均增益達20%以上,近15年的經濟效益累計達48.6億元,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