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萬年:打造雷竹第一縣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發布時間:2008年05月13日 瀏覽次數:

   近年來,江西省萬年縣采取多種措施,鼓勵農民在荒山荒坡上發展雷竹產業,使昔日的廢棄地塊成為今天的“綠色銀行”。到目前,萬年縣雷竹種植麵積達到3.1萬畝,年產值超過400萬元,雷竹產業正成為該縣山區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富民產業。

  荒坡地變“綠色銀行”

   做過生意,打過工,現在還辦有一個塑料廠的彭功書是萬年引種雷竹第一人。4月3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指著房前的一片竹林說:“幹了許多行,一直沒致富,而種雷竹每年至少能給我帶來10萬元以上的收入,這才是我的‘綠色銀行’。”

   老彭是萬年縣大源鎮荷溪村人。他告訴記者,2002年,鎮裏有個領導去浙江考察,發現當地農民種植雷竹致了富,打電話讓他去看看。到浙江後,老彭發現,浙江人吃雷筍就像江西人吃辣椒一樣,無筍不成席。市場上,雷筍賣到16元一斤,而豬肉才7元錢一斤。他想:“這麼大的市場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回家後,老彭立即通過當地林業部門邀請浙江方麵派人到萬年考察,看看萬年的土壤、氣候、環境等是否適合雷竹生長。並於當年6月18日引種了第一批雷竹。目前,他家的雷竹種植麵積已經發展到48畝。

   同老彭一樣,大源鎮大源村農民彭元豐也於2002年承包了村裏50畝荒坡地種植雷竹,今年已有21畝見效。“由於土壤、氣候等環境適合雷竹生長,萬年產的雷筍味道特別鮮美,深受上海、浙江等地市民的喜愛。”他給記者細算了一筆賬,按每畝產筍3000公斤、每公斤10元錢計算,除去種苗費330元、肥料款1000元、撫育費1600餘元等各項開支近4000元,今年他家的雷竹每畝產出在2萬元以上。

  列入“富農工程”加以扶持

   萬年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麵積1140.76平方公裏,其中,林業用地麵積為96.9萬畝,占全縣總麵積的56.9%。全縣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山區。

   萬年縣林業局局長劉曉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雷竹是個生長期較快的竹種,第三年就可以見效,到第四、五年就進入豐產期。而萬年縣境內多山地,土壤偏酸性,特別適合雷竹生長,具有發展雷竹產業的良好條件。

   2004年,萬年縣委、縣政府針對山區農民人均耕地少的實際,把發展雷竹產業,向荒山荒坡要效益作為一項重要的“富農工程”來抓。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雷竹產業領導小組,縣財政出資從南京林學院聘請了5名專業技術人員,常駐該縣提供技術指導。同時,出台了一係列優惠政策,如發展雷竹按麵積享受退耕還林政策、種植100畝以上的每畝補助100元種苗費等。為提高雷竹附加值,解決種植戶銷售難,2006年底,該縣還引進了一家雷竹加工企業。極大調動了農民種植雷竹開發荒坡的積極性,種植麵積得以迅速擴大。

   與此同時,縣林業部門還為農戶種植雷竹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在裴梅鎮富林村雷竹基地,雷竹種植大戶——江西省喜果綠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鐃玉喜告訴記者,公司現有雷竹種植麵積5000多畝,部分還列入了退耕還林項目,享受政府給予的每年每畝230元補貼。他說,由於林業部門在技術上給予幫助、指導,公司對雷竹產業項目充滿信心。

  打造雷竹產業強縣

   “雷竹是一個優良的筍用竹種,其筍美味可口,含有很高的蛋白質和18種氨基酸,對於糖尿病、高血壓有很好的輔助療效,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劉曉明告訴記者,萬年縣十分重視雷竹產業的發展,縣委書記陳榮高多次指出,要使山區農民致富奔小康,就必須在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走綜合開發山區資源的路子,大力發展林業經濟,挖掘林業發展潛力,實現山上辦“綠色銀行”。

   2008年4月,《萬年縣雷竹產業發展規劃》出台。按照“主攻第二產業、促進第一產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戰略,萬年縣將著力培植一批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一是選擇一批符合產業政策、具有一定規模、拉動輻射能力強、技術裝備先進、市場份額較大、發展後勁強的企業,在政策與服務上給予重點扶持,使之成為林業產業的“領頭羊”。二是培養一批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財政、金融、規費等方麵給予重點傾斜。三是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加快在資產、技術、營銷等方麵的重組與合作,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市場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強勢企業群。四是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實施“公司連基地帶林農”的現代產業化經營模式,加快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著力打造和夯實林業“第一車間”。五是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研發和應用新技術、新工藝,開發新產品,推進精深加工和多次加工,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

   根據《萬年縣雷竹產業發展規劃》,今年將新增雷竹種植麵積5萬畝,全縣雷竹種植總麵積超過8萬畝,超過浙江安吉,成為全國雷竹種植第一大縣。到2010年,全縣雷竹種植麵積將達到20萬畝,雷竹加工企業5家,年產值68億元,成為雷竹產業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