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保護工程是通過天然林禁伐、限伐和大幅減少商品木材產量,有計劃分流安置林區職工等措施,以解決我國主要天然林區的休養生息和恢複發展問題的一項生態建設工程。
一、背景
1998年洪澇災害後,針對我國天然林資源長期過度消耗而引起生態惡化的狀況,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重大決策。
工程於1998年開始試點。2000年10月,國務院批準了《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方案》和《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方案》,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正式實施。
二、建設內容
(一)範圍。包括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和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的17個省區市、734個縣、163個森工局。長江流域以三峽庫區為界的上遊雲南、四川、貴州、重慶、湖北、西藏等6個省區市。黃河流域以小浪底為界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南等7個省區。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的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海南、新疆等5個省區。天保工程區有林地麵積10.23億畝,其中天然林8.46億畝,占全國天然林麵積的53%。工程建設期為2000—2010年。
(二)目標與任務。到2010年,一是切實保護好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9.18億畝現有森林,減少森林資源消耗量6108萬立方米,調減商品材產量1239萬立方米。新增林草麵積2.2億畝,其中新增森林麵積1.3億畝,工程區內森林覆蓋率增加3.72個百分點。分流安置25.6萬富餘職工。二是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的木材產量調減751.5萬立方米,使4.95億畝森林得到有效管護,48.4萬富餘職工得到妥善分流和安置,實現森工企業的戰略性轉移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步入可持續經營軌道。
(三)政策措施。采取封山育林、森林資源管護、妥善安置下崗職工等措施,國家給予相應補助。具體是:
1、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封山育林,每畝補助70元;飛播造林,近山區每畝補助120元,遠山區每畝補助50元;人工造林,長江上遊每畝補助200元,黃河上中遊每畝補助300元;森林管護費,每人每年補助10000元;社會性支出,教育經費每人每年補助12000元,醫療經費每人每年補助6000元,公檢法司經費每人每年補助15000元;職工下崗一次性安置,按照上年平均工資的3倍補助。此外,還用於種苗設施、養老保險、地方財政減收、森林防火、科技支撐等方麵的補助。
2、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森林管護,每人每年補助10000元;社會性支出,教育經費每人每年補助12000元,醫療經費每人每年補助2500元,公檢法司經費每人每年補助15000元;職工一次性安置,按照上年平均工資的3倍補助;此外,還用於下崗職工生活保障費、養老保險等補助。
(四)所需投入。工程總投資962億元,其中中央投入784億元。其中,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總投資533億元,含中央投入426億元;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總投資429億元,含中央投入358億元。此外,試點兩年(1998—1999年)中央投入114.8億元。在規劃總投資外,中央財政又專項新增資金170.8億元。同時解決了森工企業金融機構債務問題。到2007年底,已累計投入資金666.66億元,其中中央617.78億元,地方配套資金48.88億元。
三、主要成效
到2007年底,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13個省區市全麵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木材產量由1997年的1854萬立方米按計劃調減到1213萬立方米;工程區內14.3億畝森林得到了有效管護;累計完成公益林建設任務2.43億畝,其中人工造林和飛播造林7790萬畝,封山育林16497萬畝;分流安置富餘職工66.5萬人。天保工程已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局部地區的生態狀況明顯改善。通過有效地保護現有森林和切實加大造林力度,使長江、黃河流域生態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遏製,局部地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天保工程實施以來,累計減少森林資源蓄積消耗4.26億立方米,淨增森林蓄積量4.6億立方米。湖北省長江宜昌段泥沙含量比10年前下降30%,並以每年10%的速度遞減。山西省水利部門監測,每年減少進入黃河泥沙量2000萬噸。
二是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天然林是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天保工程的實施使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得到改善,動植物基因、物種和生態係統的多樣性得到保護。大熊貓數量從上世紀80年代的1000多隻增加到現在的1590多隻,東北林區多年未見的東北虎又重新出現,金絲猴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種群數量逐年增多。
三是林區經濟結構逐步得到調整。隨著以木材生產為主的經營格局被打破,許多地方充分利用林區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發展非林非木產業,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林區經濟已開始走出“獨木支撐”的困境。據對35個森工企業監測,通過發展二、三產業,使三大產業比例不斷調整優化,由2003年的42:38:20變為現在的51:27:22。
四是富餘人員得到有效安置,林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工程實施後,工程區通過森林管護、公益林建設、一次性安置等途徑共安置富餘人員66.5萬,林區呈現出職工收入增加、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麵。
綜上所述,林區正在實現“五個轉變”:一是工程區內林業經營方向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森林保護和發展為主轉變,森林資源恢複和增長速度加快。二是林區經濟由“獨木支撐”向調整結構、多種經營轉變,部分地區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三是植被建設由單純造林向造管並舉轉變,生態建設步伐大大加快。四是林區職工就業渠道由單純依靠“大木頭”向多元化轉變,就業門路進一步拓寬。五是推動了企業由傳統的管理體製向現代企業製度轉變,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