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好銷靠調度

來源:央視《致富經》 發布時間:2008年05月05日 瀏覽次數:

    央視《致富經》欄目4月28日播出-竹筍好銷靠調度。以下為節目實錄:

    清明節前浙江省的毛筍剛剛上市,這時候的毛筍價格也比較平穩,浙江省紹興市長塘鎮的農民在這個季節裏每天早上 5點多就開始上山挖筍了。

    長塘鎮是紹興地區毛筍的主要產地,這產的毛筍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個頭都比較大。

    村民:“這個筍有5斤多吧,這不算最大的,最大的有20斤,再過兩個星期就有了。”

    為了讓毛筍口感嫩能賣上個高價錢,長塘鎮的農民要在毛筍還沒露出地麵的時候就把它挖出來,所以長塘鎮挖筍的農民個個都是好眼力。羅軍根和竹筍打交道已經有十幾年了,在竹林裏他一眼就能看出哪裏有竹筍。

    記者:“這兒有筍嗎?”

    村民:“有的。”

    記者:“你怎麼看出來的?”

    村民:“有裂縫的地方有筍的。”

    上午10點多上山挖筍的農民都挑著挖好的筍陸續下山了,山角下就有一個合作社的毛筍收購點,農民可以就近把毛筍賣掉,這些毛筍當天就要被合作社賣到外地去。

    毛筍是長塘鎮的主要產業,2004年之前這的筍都是通過經紀人賣到外麵的批發市場,羅文根就是當時鎮裏的毛筍經濟人。

    羅文根:“加入合作社之前你做什麼工作我也是做這個生意的合作社剛成立幾年我生意做了20來年了我們長期去無錫,嘉興。”

    市場上的價格也是有高有低不穩定,筍多了價格就降,有時羅文根去賣筍剛好趕上市場上筍多,拉回去要賠運費,就不得不低價出手。

    羅文根:“沒辦法了,隻有在這個市場裏賣到底,到後來0.5元錢一斤都隻有賣掉了,沒有辦法的。”

    2004年,鎮裏成立了毛筍銷售合作社,直接從農民手裏收購毛筍進行銷售。社長羅有堂想把分散的毛筍經紀人組織起來,把大家的市場資源共享,羅文根當初是跑無錫市場的經紀人,自然是公關的對象,於是羅有堂給羅文根講了加入合作社的好處。

    羅有堂:“加入我們合作社來了以後,比如講到無錫去,我們發車去五車,江西發過來的,他們比如講有10幾車到了,量多了價格肯定賣不上去的,那麼我們去個兩車,三車就往其他地方調了。”

    這樣,當羅文根在無錫市場的毛筍多了的時候,他就不用降價銷售,而是根據其他市場經紀人提供的信息,到別的市場銷售,降低經營的風險。為此羅文根加入了合作社,當起了合作社的信息員,負責他熟的無錫市場,在那裏聯係銷路、向協會提供價格行情,並且把竹筍運到無錫。 賣筍貨款統一打到合作社的帳戶,合作社每個月發給他兩千元的工資,到了年底再根據一年的銷量給他分紅。這樣羅文根每年都能領到合作社給的分紅錢,這讓他的妻子也很高興。

    羅文根的妻子:“我們到無錫去也有獎金的。”

    記者:“每年有多少?”

    羅文根的妻子:“五六萬。”

    記者:“每家都一樣嗎?”

    羅文根的妻子:“不是的,銷售大的。”

    羅文根:“銷售量大一點高一點,銷售量小少一點。”

    按照這樣的合作方式,羅文根每年可以拿到10萬元左右,比自己跑銷路的時候還多賺了一些。

    現在,合作社裏和羅文根一樣的經紀人有20多個他們分別負責江蘇、浙江的20多個市場每天把市場信息反饋到合作社,合作社根據信息決定每天往每個市場發多少毛筍。

    2008年4月3日午飯過後,記者看到合作社的員工在整理上午收上來的竹筍,這些毛筍今天具體賣到什麼地方,要等4點鍾市場信息發來才能確定。

    記者:“現在在幹什麼?”

    羅文根的妻子:“大的小的分開,小的到罐頭廠裏去,大的到菜場去。”

    記者:“這有什麼標準嗎,多大的算大,多小的算小?”

    羅文根的妻子:“1斤以下算小,1斤以上算大。”

    合作社裏收上來的筍都要按照大小等級先初步分類,然後根據各個市場不同的消費需求把相應規格的竹筍運過去。現在合作社的社長羅有堂已經熟悉的了解了各個地方的習慣。

    羅有堂:“這個大概有13、14斤重。”

    記者:“像這種筍都賣到什麼地方去?”

    羅有堂:“嘉興,還有無錫呀。”

    嘉興和無錫的市場比較認可個頭大的竹筍,可是上海和蘇州的市場卻更看好個頭小的竹筍。

    羅有堂:“海有點特殊的,像這個小的,這個小的就是到上海,上海去賣,那個筍,筍要漂洗一下,它這個東西都泥要去掉,把這個泥去掉。”

    毛筍分門別類後,羅有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每個信息員了解行情,然後分配當天收上來的筍的去向。

    下午4點,羅有堂收到各個市場經紀人的電話,並對不同市場的毛筍銷售量進行了分配。

    當天沈華奇帶來的信息說嘉興市場的要貨量比前一天有所減少。原定送30噸筍過去,現在隻需要20噸,剩下的1 0噸由羅有堂根據市場情況調配到了無錫。那麼,嘉興少供10斷毛筍的信息是怎麼獲得的,依據又是什麼呢?晚上5點,記者跟車一起去了嘉興的市場,想一看究竟。

    7點鍾車到了嘉興市場,這裏是浙江省最大的竹筍市場,市場上的筍主要是來自福建,江西和紹興,因為其他兩省運輸距離遠所以長塘鎮的筍可以占到市場總量的一半。

    市場管理員:“毛筍現在按照正常情況下,像目前情況來看,一天大概是個銷量60噸左右,60噸左右,超過60 噸,賣也能賣完,但是價格可能往下要降一點了。”

    嘉興市場每天有三個交易高峰,分別是下午3點、晚上的7點和1點,長塘鎮當天挖出的毛筍3點鍾來不及運到市場,隻能趕上晚7點和11的銷售高峰。所以沈華奇隻要在3點之後和市場裏熟悉的經營戶打聽好下午3點鍾有多少竹筍運到市場,就可以根據每天60噸的銷售總量,算出自己需要運多少筍到嘉興。

    沈華奇:“幾個車子到這裏來,每天是知道的,大概就是30噸到40噸左右,每天,這個樣子。”

    但是今天情況和以往有點不同,沈華奇了解到,今天福建那邊多運了兩車毛筍到市場,而且在下午三點的交易高峰期就已經運到了。

    同期沈華奇:“今天福建的來好幾車,然後我們這裏就少放一點。”

    得到消息後沈華奇馬上告訴了合作社。所以今天原本打算運到運到嘉興的30噸筍,就臨時改成了20噸,確保了這批筍的價格。

    現在長塘鎮的合作社通過這種方式穩定了當地毛筍的收購價,每年可以賣掉2500噸的毛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