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機製的魅力——記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森林防火工作
來源:國家林業局 發布時間:2006年04月27日 瀏覽次數:
次
曾是森林火災多發區的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采取一係列強有力措施,初步構建起森林防火工作長效機製。1988年—2005年,林區年均僅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0.56起,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火災損失。日前,國家林業局在該地區召開東北、內蒙古重點林區森林防火工作現場會,推廣他們的經驗。
抓責任:落實各項措施
“四長”負責製、“三級包片”責任製,是經驗的亮點。
“四長”負責製,即行署專員,縣、區、林業局長,鄉鎮、林場長,村、工段長擔負防火責任;“三級包片”即地包縣、縣包鄉、鄉包村。在森林防火戒嚴期,各級領導都要深入責任區抓防火。
從2003年開始,大興安嶺地區實行黨政同責、齊抓共管、同獎同罰的新機製,使各級黨組織的一把手成為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責任人。今年初,他們還製定了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43條意見,其中涉及到嚴格追究責任的就有19條。
大興安嶺地區把森林防火工作納入各縣(區)、林業局目標考核責任製中的“一票否決”指標,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的將取消全部獎勵。今年,他們又對森林受害率、死傷人數、一次撲火費用、城鎮村屯及重要設施損失等否決指標重新規定,如有一項指標被突破將否決其全年目標獎。
他們還采取行政與經濟手段並用的辦法,對撲救火災實行經濟補償,以防範火災發生,控製火災損失。這一製度規定,發生森林火災的單位如撲打有困難,需調用其他縣(區)、林業局撲火隊伍支援,所需撲火費用均由求援單位承擔;由於支援單位的原因引發複燃火,發生的撲火費用由支援單位負責。
抓預防:力控火情火警
每年的森林防火期,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都要開展大規模的的森林防火宣傳。他們把每年的5月份確定為森林防火宣傳月,在全區集中開展“5·6”大火反思,通過舉行萬人防火遊行、萬人簽名反思和設立防火宣傳一條街等措施,營造森林防火輿論氛圍,增強全民防火意識。
他們依托檢查站、管護站和巡邏隊“三道防線”堵截火源,並對重點部位和人群實行由林場、鄉鎮長管轄區,管護員管責任區,家庭管家庭成員,監護人管智障和未成年人的“四級監控”管理製度。針對近年林內人員增多的新情況,他們對入山作業人員先進行防火培訓,責成其承擔作業區內防火宣傳、巡護、報告火情和撲火任務,使其由被管理對象變為林火預防員。為強化入山生產作業人員防火管理,他們還實行野外作業“一盒火”製度,與持火人簽訂責任狀,把火源控製在最小範圍內。
公安機關提前介入森林防火工作,站卡檢查、機動巡查,入山清查、火場督查都配備警力協同作戰,一旦出現火情火警,迅速查明火因,依法依紀嚴肅處理責任人。
抓撲救:嚴防小火釀大災
大興安嶺地區建立健全了火情監測網絡,高山有了瞭望塔,在遠山區建起了機動巡邏隊,在沿江地帶利用快艇巡查,在空中實行飛機載人巡護,利用衛星獲取熱點圖片信息,形成水、陸、空、天“四位一體”全天候、立體式的監測網絡,使林火綜合監測率達到100%。針對雷擊火頻發的實際,他們還建立了雷電監測預警係統。
進入防火戒嚴期,實行24小時值班製度,森林部隊進駐布防區,森林消防隊伍集中食宿待命,發現火情,森防指就近調集撲火隊伍,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他們還利用地理信息係統、GPS定位跟蹤和超短波遠程通訊係統,隨時掌握撲火隊伍的行進速度、繪製火場態勢圖、發布作戰命令,力求打早、打小、打了。
抓隊伍:提高實戰能力
為保證撲火需要,大興安嶺地區實行隊伍標準化、裝備現代化、管理規範化建設。
他們按施業區麵積70萬公頃以上配備500人、以下配備300人的標準,在各縣(區)、林業局址建立專業化的森林消防大隊,在火災發生頻率高的林場建立森林消防中隊。針對近年來地下火難撲打、火勢蔓延快等情況,他們還成立了水泵滅火中隊和空降中隊。目前,全區森林消防隊伍已達4700人。
2000年以來,大興安嶺地區自籌資金9000多萬元用於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改善隊員學習、訓練和生活條件,並配備了先進的通訊和撲火裝備。防火期內,實行軍事化管理,集中訓練;防火期結束後,隊伍不解散,主要從事精神文明建設和承擔抗洪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國綠色時報 200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