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子刨出兩億元大財富 主創專家長年與竹子相伴

來源:今日早報 發布時間:2008年03月18日 瀏覽次數:

項目組成員在檢查膠粘劑在水煮過程中的強度變化。

    “換了現在,我家裝修肯定用微薄竹貼麵的裝飾材料,2000年搞裝修的時候,市麵上還沒有這樣的裝修材料呢。”雖然浙江林學院工程學院李延軍教授自家裝修沒趕上用自己研發的“微薄竹”,但他的課題組研發成功的“刨切微薄竹”技術,3年裏讓小竹子在家裝領域刨出了兩億多元人民幣的“大財富”,刨出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小竹子裏刨出兩億元大財富

  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老百姓在做家具、裝飾裝修房屋時都喜歡使用優質硬闊材做貼麵。但樹的生長周期需要幾十年,資源有限,浙江是個竹材大省,而且竹子生長周期隻要四五年。李延軍的想法是,能否把竹子“刨”成薄片,使其成為一種可以取代木材的新型貼麵裝飾材料?竹業界一直在期盼——用竹材開發出像刨切薄木那樣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貼麵裝飾材料,從而使刨切微薄竹,代替微薄木使用。

  李延軍主持完成的“刨切微薄竹生產技術與應用”項目,填補了國內外竹材加工領域的空白,獲得近10項國家專利。據不完全統計,0.6毫米厚的微薄竹剛麵市時,每平方米賣到了55元,現在即使賣30多元,其利潤仍是薄木的2至3倍。近3年來,刨切微薄竹技術已為企業帶來2.4億元的產值,其中90%的產品遠銷歐美、日韓等地。

  如今,刨切微薄竹生產技術已應用於浙江、江蘇、安徽等不少企業,刨切微薄竹開始大量應用於家具、建築裝飾裝修等領域,用微薄竹作貼麵的家具在市場上也越來越多,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長年與竹子為伴

  由於竹材徑小、壁薄、中空、有尖削度、難膠和等特點,加工難度很大。要對竹材進行刨切,則必須先將竹材經過係列加工膠合成竹方材,經水煮軟化使其具有較高的塑性後才能刨切。傳統的刨切微薄竹技術由於難以處理竹材的濕度問題,使得竹材軟化難、膠合不均勻、刨切困難,刨切出來的微薄竹質量和既得率都不高,難以實現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

  為解決這一係列難題,2001年底,林學院李延軍博士與劉誌坤教授、杜春貴副教授以及有關企業一起,靠著企業讚助的10萬元經費,進行了一次又一次試驗。由於缺少大型生產加工器械,專家們分別向地板廠、木材廠借用設備,晚上等工人下班後集中精力攻關。李延軍說:“為了將竹板冷壓製成竹方材,必須等工廠用過的熱壓機自然冷卻後才能使用。而冷卻時間至少要5個小時左右,我們通常晚上11點才能開工,一幹就到清晨。”

  “當有了初步成果後,我們得到了杭州市科技局、省科技廳的資金扶持,這對我們幫助非常大。”李延軍說。

  對於“創新”,李教授表示,“竹”的深加工創新一直是他攻堅的領域。不過,李延軍十分感慨的是,因為這5年來,他一直陪著“竹子”,基本上沒有時間陪伴妻子和孩子。女兒出生當月,他就一直在外出差,“每天傍晚吃飯時間到新聞聯播時間,就是我和女兒的相處時間,從5點半到7點,也就一個半小時,這5年來,差不多都是這樣。”他說,晚上7點之後,他又回到辦公室,到12點多才回家,女兒已經睡著了。女兒最常問的一句話是,爸爸,你今天是不是又要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