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市用抓工業的思路抓農業,用產業化經營的理念謀劃農業,農業經濟成效顯著,產業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業產業化的迅猛發展,為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找到了支撐點,有力地推進了新農村建設。筆者就我市竹業經濟的發展提出管窺之見。
一、竹業經濟發展現狀
市場是經濟活動的起止點。目前,我市實現了造紙廢水達標排放的幾家造紙廠年生產能力分別在5—10萬噸左右。隨著生產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企業原材料的缺口愈來愈大。年需竹子至少在100萬噸以上,而全市農村所能提供的竹源僅在20萬噸左右。這其中還包括一定比例的筍用及公益用竹。
造紙企業為了生存,隻有用高出本地20%以上的收購價從300公裏以遠的市區縣采購原料,既加大了生產成本,又遏製了本土竹業經濟的發展。其原因一是省內企業紛紛爭搶規模貨源不得不找“米”下鍋。二是本土竹業基地少而小,尚未形成相對集約區域優勢。
二、存在的三點主要問題
一是受傳統生產方式的影響,導致農民思路狹窄,加之信息滯後,缺乏科技指導,想調整又缺乏經濟實力。比如荒山荒坡荒地的存在、個別果園落後品種雖無市場前景卻無力改造而造成資源浪費。
二是製漿造紙行業要有持續發展的長遠規劃,要站在打造百年老店的戰略高度,主動切入農村土地流轉和結構調整,利用產業優勢和惠民政策培植原料基地,夯實成本基礎保持發展後勁。創新竹業發展模式。這是一項先期短暫投入,後期長線回收的舉措。使企業十農戶(合作、聯營)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互補互惠關係。以保證企業“第一車間”的功能正常。
三是政府要樹立誠信是最大的服務的觀念。在規劃、促進竹業經濟發展中,一要引導農民改變小農意識;二要營造發展空間,在信息、技術、小額貸款、竹種等方麵做到誠信服務;三要讓企業和農戶唱主角,尊重他們的市場主體地位,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訴求,在“非禁即入”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勵創新產業模式。
三、竹業經濟發展措施
(一)要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目標,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原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方針謀劃竹業經濟。
(二)選擇深丘、山穀、山坡、淺丘和平壩房前屋後的零星散地進行造林。鼓勵農戶在竹種選擇上要麵向竹材製漿造紙企業,重點發展周期短、見效快、成本低、易管理的慈竹和出筍成竹多、出筍期長、速生豐產、適應性強的雜交竹。
(三)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自然經濟條件.讓農民通過對比算帳,切實感受到發展竹業經濟。劃得來、少操心、有“錢”途,是一項適合當前留守老人、婦女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
(四)增加農民收入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講給農民聽,不如領著農民幹。要堅持上級做給下級看,下級帶領農民幹的辦法,在短期內迅速擴大栽植麵積上下功夫,切實達到典型引路的目的。
(五)製漿造紙企業和農戶是竹業經濟發展的主體。企業要從原料瓶頸入手,積極開拓資源領域,主動承擔栽植責任,大力發展訂單竹業。通過合同訂購,提供生產資料,實行保護價與浮動價收購等措施,積極探索委托栽植,租賃經營,將從外地高價收購的差額傾斜給本土農民,既建立更為緊密的利益關係,又讓農民真正成為竹業經濟的受益主體。
(六)要不囫於“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隻要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持續穩定、良性循環地賺錢,就達到了整合區域資源,提高綜合效益的目的。這與抓龍頭和牽牛鼻子是不相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