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東坡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奉化市是浙江省有名的竹鄉,當地許多人不光住在生態優美的竹海附近,更有口福的是,隻要走進任何一家餐廳都能點上十多道由竹筍做出來的美味菜肴,比如有,服務員:鹹菜燒筍,鹹肉燒筍,醬油筍,油悶筍,帶殼雷筍,不過報了這麼多菜名,我建議您嚐一下這邊的烤筍。
記者:烤筍?筍也能烤著吃?
很是清脆鮮嫩,烤得怎麼會這麼清脆呢?服務員:它烤的時候鹽已經放好了,烤的時間是很長的,最起碼要烤好幾個小時。
烤的筍被當地人叫做羊尾筍,是奉化市的特色食品。可餐桌上的這一盤盤筍看上去怎麼也不像烤出來的,還是去市場看看沒上桌以前的羊尾筍是什麼樣吧。
記者:您這賣不賣羊尾筍呢?
經營者:我這兒沒有羊尾筍。
記者:哪有羊尾筍啊?
經營者:羊尾筍那邊有。
經營者傅洪文:這個就是羊尾筍,是正宗的羊尾筍幹。
記者:不是這種鮮筍啊?
經營者:不是的,這都是奉化的有機雷筍做的。
這位攤主不光在家種筍連賣筍生意都做得很紅火,記者決定采一些鮮筍體驗一下羊尾筍到底是怎麼來的。
記者:還沒到啊?咱們得走多遠?筍在哪兒呢?
浙江省奉化市尚田鎮許家村支部委員毛金寶:到了到了。
記者:我看見了,這就是筍,瞧見沒有,我們先采筍去。
經營者:筍來了。
記者:這樣子?這不對呀,您瞧?您這轉的技術真高啊!數一下看多長時間?一二三,三秒鍾。
這些剛采收來的鮮筍是奉化市特產的有機雷筍,年產量4萬多噸,三分之一用於鮮銷,三分之二烤成了羊尾筍。
浙江省奉化市尚田鎮許家村支部委員毛金寶:賣鮮筍價高的時候賣一塊錢一斤,價格低到八毛的時候就開始做加工了。一般是多少鮮筍出一斤?四斤鮮筍出一斤羊尾筍,賣鮮筍的話,四斤隻能賣到三元多一點,要是加工成羊尾筍呢?通過加工能賣到六塊錢,附加值提升了將近一倍。
鮮雷筍最多隻能保鮮兩三天,聰明的奉化人想到了烤的辦法,使它的保質期延長到了幾個月。
記者:真沉呢!瞧見沒有,這就是剛剛烤好的羊尾筍,師傅,為什麼叫羊尾筍?這種筍像羊尾巴一樣,烤出來的筍像羊尾巴一樣。
原來羊尾筍就是這麼得名的。這些鍋裏烤的就是羊尾筍,像是用水在煮,其實是用這個辦法將鮮筍的水分焅幹。雖然是焅的意思,不過當地人一直念做這個烤字,我們也就入鄉隨俗地這麼叫吧。來看看羊尾筍是怎麼烤出來的。
字幕:放水、碼鮮筍、放鹽、再碼鮮筍、翻轉、烤筍。
記者:師傅,我來幫您翻一下行嗎?
經營者:行。
記者:我看我能不能翻得動,把這個放下去?這個是往下壓筍,這個是往起翻筍?
經營者:對。
記者:我都翻不動,這一鍋有多少筍?
經營者:有120斤。
記者:120斤呢,幫我翻,我翻不動。這幾次賣得怎麼樣啊?
經營者:我每年賣得很好!一年光賣這個筍收入多少?兩萬多塊錢。
浙江省奉化市農林局產業指導科長周朝軍:“長期以來,農戶一鍋一鍋地烤羊尾筍,使雷筍的保質期從兩天延長到了四個月,但是,我們現在有更好的辦法使雷筍的保質期延長到一到兩年”
記者:它本來就是鮮筍,經過高溫殺菌,切成這樣的一塊一塊小段,切成這種小段以後,再到那邊去漂洗,就那個筐子裏。這裏漂洗12個小時,漂洗完了以後就到裏麵去烤。這才開始烤了是吧?
周朝軍:對。
那麼企業的烤製究竟與農家的傳統烤法有什麼不同呢?
記者:這裏會不會也有兩個大鍋呢?
浙江省奉化市某筍製品加工企業負責人李少健:對。
記者:還真有兩個大鍋,您瞧!這個大鍋和農家那個大鍋還真是不太一樣。
李少健:主要是我們鍋裏麵的量可以放到200多斤,還有一個就是用蒸汽烤的。
記者:這裏麵是不是也放著鹽水呀?
李少健:現在什麼都沒放,這個水還要燒,其實燒完了以後再加料。
有了烤製工藝,再進行高溫殺菌和真空技術,讓烤出來的筍有了獨立包裝,產品上了檔次也走進了超市。
女消費者:這個烤筍我覺得它還是有那種新鮮筍的鮮美的味道,同時又加了那種烤味嘛,我覺得比較適合我的口味。
女消費者:有點脆有點辣,我們家裏都喜歡吃的。
經營人員:現在這個銷量是比較穩定的,而且在持續增長的,一天的銷售大概在200多包。
這裏是奉化市的一家超市,旁邊這個貨架是專門經銷各種小菜的,多達70多個品種,我仔細數了一下,有關筍的小菜就有20多個,比如說有羊尾筍、脆筍,當然了,還有這種烤筍,由於有了這種烤筍的工藝再加上現代的真空包裝技術,讓消費者可以一年四季很方便地購買到這些食品了,來一趟也不容易,這不,我也給北京的朋友帶回去一些,笑林老師,您別急,這裏自然也有您的一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