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新城在作出打造竹海之城的決定後,他們如何把竹海引進新城呢?未來“竹海城市”將是怎樣一幅景觀呢?
北碚把規劃放在重中之重。首先,他們委托科研機構編製成了 《北碚新城竹類基本綠化規劃》和《新城重點竹類綠化規劃》。依托西南大學進行了 《新城竹類栽植可行性研究》,為新城竹類綠化建設提供了理論參考;完成了《新城區土壤調查報告》及《北碚城區土壤樣品分析報告》,為竹類綠化建設提供了栽植立地條件的科學依據。
接著,他們編製了《新城竹類綠化工程項目建議書》,為竹類市場運作、招商引資形成了較完備的藍本。竹類專家張培新教授還多次受邀從浙江前來北碚新城現場踏勘調查,初步擬出了 《北碚新城竹類綠化項目實施方案》及《北碚新城園林景觀造園技術參考書》等。
根據規劃,北碚打造“竹海城市”的一個總體思路是實現“點、線、麵、環、網”的結合,營造以街頭若幹小竹園為“點”,以道路兩旁種植竹子為“線”,以公園、廣場、單位庭院大量種植竹子為“麵”,以河岸、綠地、山頭大量種植竹子為“環”,構成具有北碚城市特色的竹子綠化網。
那麼,北碚新城通過什麼方式把竹海引入新城呢?通過多個方案比選,他們決定通過270米長的縉雲山登山健身梯道,將白雲竹海與北碚新城融為一體,萬畝竹海沿著梯道蜿蜒而下,進入北碚新城。同時,在新城公園、河濱、主次幹道旁、街頭巷尾栽植多品種的竹子,打造特色竹園。玉合公園、雨台山公園等八個城市公園,縉雲廣場前水係、龍鳳溪、馬鞍溪、梅花水庫等水源地區,也成為栽植竹子的重點區域,形成“竹海人家”的景致。
北碚新城還將根據城市不同的地理條件、周邊環境,栽植不同類型的竹子,形成不同的景觀。
八個城市公園、公共綠地以及主次幹道上,以麵植、線植或帶狀列植的方式種植大麵積竹林,使公共開放空間中的景致和諧統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綠地景觀的中心點將種植佛肚竹、金絲竹等莖幹優美的竹子,以形成室外空間的視覺焦點;用不同竹子編成的各種高度不等的綠籬,將把城市綠地分隔成各種觀賞區域或功能區域,使周圍環境更為協調;用觀音竹等較低矮的竹類,在屋基、牆角種植,以其獨特的形態與質地柔化建築物的生硬線條,使空間顯得和諧而有生氣;選擇崗姬竹等地被竹類做成“草地”,隨著地形起伏而形成層次美感。
在確定打造 “中國竹海生態城”的目標後,北碚區組織專業人員對全區竹類資源作深入調查,製定出在新城栽種竹子的具體方案。
2006年5月,新城竹類綠化試點工程正式啟動。在渝武高速公路北碚出口至狀元府第兩側全長約1公裏的路段,成為第一個試點地帶,僅一個月時間,就栽植楠竹、斑竹、佛肚竹、鳳尾竹等不同品種的竹子3000多株,總綠化麵積達6000平方米。整個景觀帶層次分明,形象美觀。在雪鬆、紅楓等觀賞綠化植物烘托下,襯托出不同種類、形態各異的竹子,讓人體驗到竹海的獨特風韻。
栽後不久,一場百年一遇的連晴幹旱,成為新栽竹子的“生死劫”,但經過三個月的耐旱試驗,這片竹林80%以上都成活下來。技術人員通過對各竹種栽後生長的觀察,從品種選擇、種源組織、土壤條件、竹種質量、栽植技術、管護難易等各個環節中初步摸索了寶貴經驗。
現在,一個環境優美、生態宜人、獨具特色的竹海生態城已定格在北碚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