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一月七日電 題:福州紙傘最後的“守護者” 中新社記者 陳勇 福州紙傘與脫胎漆器、角梳並稱“福州三寶”,而遠近揚名。福州製傘業源於漢,興於清。據清代記載,福州洋中亭一帶,每隔幾米,便有一家傘店,當時紙傘牌號多達上百種,年銷量達兩百萬把。 一九五六年成立的福州傘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職工曾多達一千八百多人,月產紙傘十萬把。隨後,在尼龍折疊傘的衝擊下,紙傘逐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福州傘廠也於一九九六年宣布解散。 現實的生活中,紙傘已經漸漸隱退。但是,紙傘並沒有淡出人們的記憶,福州人仍還清楚地記得,每逢雨天,福州的大街小巷便“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傘”,紙傘那特有的桐油香味兒便飄散在濕潤的空氣中。 如今,福州西門還有一個紙傘作坊,也是福州目前惟一的紙傘作坊,堅持生產。陳東生就是這個紙傘作坊的最後守護者。 快到作坊時,便聞到了一股特別的味道。在作坊門口,看到一排排已成形的傘骨。說起紙傘,陳東生如數家珍,他說,福州紙傘的傘骨大有講究,選用的必須是閩北五年以上的青山老竹,莖直節少,韌性大,彈力強,再經過特殊處理,能防黴、防爛、防蛀。 “今天剛好有生產,可以到作坊裏麵看看。”陳東生一邊說,一邊在前麵帶路,“福州紙傘素有‘一把傘四兩(桐)油’之說,這樣紙傘方能抵擋炎炎烈日而不發泡、不爆裂,還能遮擋傾盆大雨衝淋而不脫骨、不漏水,甚至傘麵繪製的圖案色澤也不會變。” 作坊約有五六百平方米,堆滿了尚未完工的紙傘。四五位藝人正在往紙麵上繪花。而一把小小紙傘,製作工序卻達八十三道之多。 福州的傳統製傘,分為相互獨立的製傘骨、糊紙、製傘頭、製傘柄、繪花五大部分,能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稱為“全藝”。陳東生不僅是“全藝”,就連紙傘八十三道製作工序也全會,可謂福州紙傘史上屈指可數的“全全藝”。 “福州紙傘可是好東西,有人曾做過試驗,好的紙傘經一千一百七十次的反複收撐而不起頂、不斷線、不裂槽,經五級逆風吹二十分鍾,傘柄不折,傘骨仍然完好。”福州紙傘的這個最後“守護者”對紙傘情有獨鍾。 他說:“福州紙傘躋身‘福州三寶’之列,傘廠雖然解散了,紙傘這好東西可不能失傳。正好我有這門手藝,所以聯合其他兩位老同事,成立了這個作坊,繼續製作紙傘。” 現在,他們製作的紙傘全部銷往日本,因為福州紙傘曾榮獲美國芝加哥百年進步博覽會優秀獎,在國際上口碑良好,尤令日本人喜愛。紙傘現以紅、紫、白三種顏色為主,也是因為在日本,姑娘出嫁時要撐紅傘,老人喜好象征長壽的紫色傘,送葬時則要用白色傘。 追隨市場的需求,紙傘作坊還生產度假時用的沙灘情侶傘,跳舞時用的舞傘,茶道表演時用的番傘等百餘種紙傘,品種大大增加,人物、山水、花鳥等傘麵花色繁多、美輪美奐,而且工藝進一步提高。 陳東生愛傘。他真心希望,福州紙傘不要失傳。他也一直在努力將福州紙傘朝手工藝品方向發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