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德令哈市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駛入快車道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06年11月22日 瀏覽次數:
次
青海省德令哈市是典型的荒漠化半荒漠幹旱氣候區,是柴達木盆地荒漠化危害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十五”以來,德令哈市按照“精造林、大封育”的生態建設思路,完成沙漠化綜合治理麵積22675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0.72%提高到了2005年的3.06%,開創了德令哈市生態建設的新紀元。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狠抓種苗建設。種苗建設是“三北”防護林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為克服本地培育苗木周期長,規模小的突出問題,順應“三北”四期工程高規格、大規模發展的要求。德令哈市采取從海東地區引進和本地鄉土樹種馴化相結合的辦法,積極培育耐旱耐寒、耐鹽堿的適生樹種,將檉柳、沙棗、白刺、枸杞等樹種作為造林綠化的先鋒樹種,在全市推廣,打破了過去以青楊為主,發展純林的陳舊模式。建立健全了種苗質量管理的一係列製度,出台了《德令哈市關於加強林木種苗質量檢驗、監督管理實施意見》、《德令哈市林木種苗質量檢驗管理責任製度》、《德令哈市林木種苗質量檢驗製度》、《德令哈市規範種苗檢疫工作的辦法》、《德令哈市林木種苗質量責任追究製度》等,保證了全市種苗從調運到栽植全過程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進行。同時,加強苗圃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育種規模,改善育苗生產條件,逐步實現全市林木種苗自給化、優良化;強化種苗質檢,嚴格實行“兩證一簽”製度,杜絕關係苗、人情苗、問題苗。保證了防護林工程建設的種苗質量。
二是創新造林技術。針對德令哈地區水資源緊缺,造林成本高,成活率、保存率低的實際,德令哈市邀請有關專家深入戈壁、沙漠、山穀,對不同立地條件的造林技術進行充分研討,製訂了采用開溝造林和人工模擬飛播造林的技術方案。在灶火溝、陶斯圖、尕海等地區示範造林成功的基礎上,推廣到工程區開展大麵積的造林作業。旱作造林技術的應用,加快了沙漠化治理的進程,造林質量和規模在全州處於領先地位。
三是嚴格工程管理。德令哈市林業主管部門的領導認識到,林業工作必須做到“三分造林,七分管理”,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年年造林不見林的局麵。近年來,他們狠抓造林管護工作,將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國家重點公益林建設、生態綜合治理等工程進行係統整合,加大管護資金投入力度,共設立管護站點26個,設立大型宣傳牌160座,小型宣傳牌560塊,拉設網圍欄200餘公裏。為保護原有林地和鞏固新造林的成果,市與鄉鎮、鄉鎮與村社、村社與個人層層簽訂管護責任書,落實管護責任,確保管護工作落實到位,責任到人。專門成立管護辦公室,從農牧區聘用160餘名專職護林員,選聘40餘名村社幹部為協管員,製訂了《德令哈市護林員量化考核製度》,與管護人員簽訂管護責任書,擴大了宣傳和監督管護範圍,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管護工作中來。為維護生態安全,鞏固“三北”防護林建設成果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是鞏固造林成果。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大力開展森林病蟲鼠害防治工作。組建了德令哈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預測預報森林病蟲鼠害發生麵積62萬畝,防治麵積39.88萬畝。其中:防治鼠害麵積12.95萬畝,防治楊幹透翅蛾、楊二尾舟蛾、葉蟬、灰斑古毒蛾等蟲害麵積26.76萬畝,防治楊樹爛皮病1700畝。嚴格執行《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禁牧令》、《森林防火條例》、《海西州沙生植物保護條例》以及有關法律法規,多層麵開展林政執法,以法律捍衛綠色果實,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2003年組建森林公安分局,培訓4名森林警察,並配備交通工具,采取群眾舉報和不定期巡查相結合,加大林政執法力度。3年查處林政案件32起,處罰53人,挽回經濟損失30餘萬元,嚴厲打擊了林業違法犯罪行為,有效維護了林區的社會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