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東風送暖,萬物勃發。在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春日裏,3月8日,國際竹藤中心婦工委組織全體女職工走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和中國工藝美術館,參觀“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工藝美術展”,將這場中華傳統文化盛宴作為歡慶三八婦女節的節日禮物送給大家,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為竹藤事業凝聚奮進“她”力量。
展覽共分為“大國匠作”“曠古遺音”“萬方樂奏”“絲路丹青”“粉墨傳奇”“藉器傳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塊,涵蓋了玉石雕刻、古琴藝術、傳統樂器、絲路壁畫、中華戲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畫等多個門類的藝術精品:玉雕“四大國寶”技藝精湛、渾然天成;晚唐“枯木龍吟”等古琴珍品穿越千年,傳遞古老東方的禮樂文化;曆史悠久、品類繁多的中國傳統樂器合奏齊鳴盛世之音;“絲綢之路沿線壁畫傳摹”鏈接四世紀至十四世紀的“絲路”文化之旅;數字化虛擬場景與戲曲藝術實景展示相得益彰,傳統戲曲煥發新生;《論語》警句篆刻印章,方寸之間融彙儒家經典與篆刻藝術;天津楊柳青和四川綿竹老年畫,喚起了大家記憶中的“年味兒”與鄉愁……一音一畫、一景一物,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以點帶麵、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詩意審美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其中,精彩紛呈的竹元素與不同時空的女性形象表達,更是引起了竹藤巾幗們的強烈共鳴。以“梅蘭竹菊”四君子為主題的青花瓶和珊瑚雕刻藝術品古樸典雅、氣韻生動,竹編《竹絲扇》用千餘根細若發絲的竹絲編織飛天惟妙惟肖、驚若翩鴻,八音之竹、北方笙管、水鄉“絲竹”、竹寨“蘆笙”鏗鏘和鳴、管弦不輟……生動詮釋了中華竹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也令身為竹藤人的我們倍感自豪。
綜合金屬、玉雕和漆器工藝的《女媧補天》,天津楊柳青年畫《孟母擇鄰》、四川綿竹年畫《穆桂英》,東陽木雕《文姬歸漢》、黃楊木雕《藏族飼養員》,陶塑《十二金釵》、岫玉玉雕《女民兵》、絨繡《宋慶齡像》……一幅幅精品中的“她”及其背後的故事,讓大家深刻感受到女性獨有的力量與魅力。
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尹剛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曉華,副主任、工會主席陳瑞國,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汪絢,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會長劉紅,女職工及職工代表共40餘人參加了此次學習實踐活動。參觀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大家完全被璨若星河的中華文化瑰寶所折服,為綿延不斷、經久不衰中華文明感到驕傲,同時也對傳統文化中女性的價值與意義、對身為竹藤人的責任與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與認識。大家紛紛表示,今後將繼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發揚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精神,展現蓬勃向上、勇擔使命的新時代女性風采,發揮“半邊天”的作用,成為推動竹藤文化傳承、科技創新和竹藤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女職工觀賞“大國匠作”玉石雕刻作品
女職工觀賞“曠古遺音”古琴流派介紹
古琴演繹《廣陵散》,盡顯竹林七賢魏晉風骨
蘆笙和鳴、竹韻悠揚
參觀“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工藝美術展”主題展覽
國際竹藤中心婦工委組織參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和中國工藝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