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17年11月09日 瀏覽次數:

  中國綠色時報11月9日報道(記者 鐵錚)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林業專家學者中產生熱烈反響。廣大專家學者認真研讀報告,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對報告內容給予高度評價,對報告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給予格外關注。
  生態文明建設地位繼續提升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著名林學家沈國舫院士說,報告是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方略、目標和舉措的鴻篇大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傑作。總書記在報告中作出了在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再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個偉大前景令我這個已有56年黨齡的老黨員感到無比興奮、無比激動。
  作為林學和生態學學者,沈國舫特別關心報告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部分。他說,十九大報告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在十八大報告的基礎上,又有了很大的提升,提得更高、更具體。在重要性上,把建設生態文明闡釋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在理念上,提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目標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報告中提出了許多生態文明建設的舉措,如“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製線劃定工作”,以及“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製度”等,都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提升和具體化。
  沈國舫尤其感到高興的是,報告中用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的說法,多了一個“草”字。這正是他前一時期通過有關途徑專門向中央建議的。增加了一個“草”字,對自然共同體有更完整的認識。中央采納了這個建議,說明中央的智慧是集中了廣大民眾包括知識界的智慧,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體現。
  “兩山”理論完整體係已經確立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報告後,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陳建成深深體會到,總書記的“兩山”理論完整體係已經確立。
  早在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誌在安吉天荒坪鎮餘村考察時,首次明確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10年後的2015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正式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寫進了中央文件。這次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他又深刻闡述了“兩山”理論的豐富內涵和深遠意義,成為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
  陳建成說,十九大報告為未來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路線圖,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就是要加快生態文明體製改革、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要綠水青山,就要尊崇自然,實現綠色發展;既要為發展提供優良的環境質量,也需要為生態健康提供保障。要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必須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推動綠色產品和生態服務的資產化,讓綠色產品、生態產品成為生產力,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優勢。
  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些矛盾,必須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兩山”理論為指導,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積極設立“兩山”理論試驗區或示範區,進一步將“兩山”理論轉化為全國人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行動。
  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思想
  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生態文明建設與管理學科博士生導師林震說,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必須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始終。
  林震說,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新思想。
  一是新定位。報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首次把“美麗”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任務,提出要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報告充分肯定了我國在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方麵所發揮的積極作用,認為我國已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二是新目標。報告提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從階段目標來看,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勾畫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後的新的兩步走戰略,一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時候“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二是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的生態文明將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一起得到全麵提升。
  三是新格局。十九大報告強調“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之一,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定義為現代化的本質屬性。將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明確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並進而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四是新觀念。十九大報告提出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這一新觀念包括: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自然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堅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的消費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政府企業公眾協同共治的治理觀;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三生共贏”的政績觀等。
  五是新體製。十九大報告突出強調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製,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提出新設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統一行使三大職責——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製和生態保護修複職責,監管城鄉各類汙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按照這個要求,國家未來將對國有的土地、礦產、海域、森林、草原、濕地、河湖、荒漠等自然資源實行中央和地方二級所有權管理。報告還明確提出要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