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六項重要原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製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這六項重要原則,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的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
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本質要求。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人類活動受到自然容量約束,人作用於自然,自然也會反作用於人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最重要的是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取得一時一地的發展。事實證明,人類什麼時候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人類社會就會健康持續發展;什麼時候試圖淩駕於自然法則之上,都將遭到自然界的報複。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基本內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述了發展和保護的對立統一。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係,也就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綠水青山具有生態價值,保護自然就是增值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過程。我們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用集約、循環、可持續的方式做大“金山銀山”,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給自然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以“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宗旨要義。生態環境質量影響著人類健康與安全。建設生態文明,既是民意,也是民生,既能增進民生福祉,也能讓群眾公平享受發展成果。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需求在升級,不僅關注“吃飽穿暖”,還增加了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對人民群眾生態產品需求日益增長的積極回應,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
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為方法論。人類生存的自然係統,是社會、經濟和自然的複合係統,是普遍聯係的有機整體。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闡明了自然係統要素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內在規律。如果種樹的隻管種樹、治水的隻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就容易顧此失彼,造成生態係統的失衡或破壞。要自覺運用係統工程思路和生態學原理,協調人與自然、發展與保護、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對國土空間用途進行統一管製,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建設生態文明。
以“用最嚴格製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為重要抓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製度體係建設,加強法治建設。製度出台頻度之密、汙染治理力度之大、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坡過坎,讓製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以“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彰顯大國擔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但在中國大地生根、解決國內生態文明問題,也在全球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麵臨的共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場合表明,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稱,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體實踐,為其他國家應對經濟、社會和環境挑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中國已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