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時報12月2日報道(記者 遲誠) 如果從生態的視角去評價一項產業,林業產業的綜合得分一定很高。因為它的綠色屬性更強,進入門檻更低,業態品類更多,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結合得更完美。
這個“高分”產業,近年來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2018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7.63萬億元,占全國GDP的8.3%左右。10年前,這個占比為4.6%。在新興經濟風起雲湧的時代,林業產業在全國GDP的占比能逐年增加,是件了不起的事。
數值讓人興奮。而在數值的背後,林業產業的價值更在於因其蓬勃發展而為重大生態工程、林業改革以及精準脫貧提供的動力和支撐。
一片果園背後是一個生態工程
“2018年產量兩萬斤,收入13萬元,蘋果單個售價在5元到50元之間”,這是陝西省延安市富縣羊泉鎮鹿首村果農楊昌元賬本上的記錄。
20年前,楊昌元做夢也沒想到,黃沙彌漫、滿目蒼涼的家鄉如今山川秀美、林茂糧豐。更沒想到自己能擁有一片果園,每年有十幾萬元的收入。
因為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延安山川巨變,一片片蘋果園成為黃土高原上一道道清新的風景線。
2018年,延安全市蘋果種植380萬畝,產量289萬噸,種植麵積約占全世界蘋果麵積的1/20,農民經營性收入的一半來自蘋果。
“植樹造林一定會過上好光景”,一行大字寫在鹿首村的圍牆上,也寫在了陝北人民心裏。
從退耕還林工程區,移步到三北防護林工程區,又是一陣林果飄香。
“大家吃的新疆水果大部分來自三北工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曾向媒體這樣讚歎三北工程帶來的經濟效益。
11月上旬,新疆林果又一次跨越千裏集中亮相在廣州。連續10年、每年在廣州舉辦的新疆林果產品博覽會,成為廣州市民每年期待的“甜蜜之約”。
南方人鍾愛的新疆林果依托三北防護林工程而逐步發展壯大。目前,新疆林果種植麵積達2167.74萬畝,約占全國林果總麵積的13%。三北工程已初步在黃土高原、新疆綠洲、燕山山地建成了三大特色林果產業帶,特色林果業、森林旅遊經濟等對群眾穩定脫貧貢獻率達到27%,1500萬人依靠林果業實現了穩定脫貧。
林業重大生態工程和林業產業發展相得益彰。工程區建成一座座綠水青山,工程區群眾也獲得了“金山銀山”。
一處風景助推一場林業改革
2014年起,國有林區陸續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林區轉型躲不開、繞不過。
特別是在2015年國有林區改革全麵啟動後,林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路徑也在實踐和探索中逐漸明朗。
過去砍樹,賣木材;現在看樹,賣風景。林區發展從“獨木經濟”轉變為“百花齊放”。
在小興安嶺伊春森工,森林旅遊已經成為第一大引擎產業。伊春從單一的森林觀光起步,逐步形成為以生態旅遊、避暑度假、康體養生、民宿研學為代表的旅遊產業體係,遊客接待量和旅遊收入連續3年保持20%以上的雙增長。
進入11月下旬,幾場雪之後,“冰雪之冠”黑龍江又熱鬧了起來。大海林林業局“中國雪鄉”的招牌蘑菇雪造型已經非常完美,柴河林業局“中國雪村”的冰雪爬犁拉了一撥又一撥客人,亞布力滑雪場進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黑龍江森工在國有林區改革後,依托大森林、大冰雪、大濕地等生態資源,多業態的生態旅遊產業風生水起。
在國有林區改革這片戰場,替代產業的發展是確保林區改革“停得下、穩得住、不反彈”的關鍵。
目光轉向南方。2001年12月30日,福建省武平縣捷文村村民李桂林領到了全國第一本林權證。“林改前,山林是集體的,村民要用錢就上山砍幾棵樹。”李桂林回憶說,那時的山林亂砍濫伐,村民生活貧苦困難。
2001年6月,武平縣選取捷文村開展林權改革試點。李桂林分到了259畝山林。全家人開墾荒山,種下了毛竹、杉木,發展起林下經濟。幾年下來,一家人告別了貧困,蓋起了三層小樓。“每年光筍、竹收入就有兩三萬元,還有林下的藥材,養的雞鴨、蜜蜂,收入不知翻了多少番!”
2003年,集體林權製度改革逐步在全國推開,分到林子的農戶通過發展林業產業實現了家門口創業就業。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在林農鼓起錢袋子的過程中不斷深化與鞏固。
一項產業承載一個脫貧希望
11月下旬,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龍塘鎮勝前村油茶基地,貧困戶陳連輝正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為油茶樹開展冬季撫育及病蟲害防治。
全國油茶主產區642個縣中大多是貧困縣,數百萬像陳連輝一樣的貧困戶將脫貧致富的希望寄托在滿山油茶林。目前,全國有油茶產業合作社5400個,帶動173萬貧困人口通過油茶產業增收。
雲南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麵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同時,雲南94%的國土麵積為山區,68%的麵積為林地,七成以上的農民居住在山區,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疊加耦合。
靠山吃山。漾濞的核桃、會澤的軟籽石榴、貢山的草果、昭通的蘋果、怒江獨龍族小夥編製的圓竹家具……林業產業成為山區脫貧的希望。
截至2018年底,雲南木本油料基地麵積達5150萬畝,主產區農戶來自木本油料產業的人均年收入超過1500元。全省88個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擁有經濟林果4.3畝,特色經濟林成為貧困地區的“綠色銀行”。
雲南是林業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縮影。2018年,我國中西部22個省份林業產業總產值達4.4萬億元,同比增長12.8%。貧困地區油茶種植麵積擴大到5500萬畝,建設林下經濟示範基地370家,依托森林旅遊實現增收的貧困戶達35萬戶,年戶均增收3500元。目前,我國生態扶貧各項任務已完成90%以上。
林業產業承載著脫貧的希望,孕育著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發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