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定點扶貧廣西龍勝縣脫貧摘帽紀實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17日 瀏覽次數:

打造石漠化片區的綠色崛起樣本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定點扶貧廣西龍勝縣脫貧摘帽紀實

  中國綠色時報10月17日報道(記者 康勇軍 張玉嬌)  “決不讓龍勝有一戶貧困戶、有一個貧困人口在小康的道路上掉隊。”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各族自治縣委書記周卉的這份決心,正逐步成為現實。
  龍勝縣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定點幫扶的4個國家貧困縣之一,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區縣, 林業用地占土地總麵積的85.3%。多年來,國家林草局在中央財政補貼造林、退耕還林、珠江防護林體係建設、世界銀行貸款等資金項目上對龍勝縣予以傾斜支持,使今天的龍勝實現了“四提升一下降”:森林覆蓋率從47%提升至80.48%,提高33個百分點;活立木蓄積量從349.2萬立方米提升至1537.19萬立方米,增長3.5倍;林業總產值1454萬元提升至51億元,增長300多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60元提升至1.2萬元,增長40多倍;全縣貧困發生率急劇下降至2018年底的1.86%,順利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嚴把“三關”
  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個人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 在生態補償上,國家林草局落實國家級生態公益林管護107.81萬畝,補償1626萬元,惠及貧困戶1596戶6065人,受益金額130萬元;投入713.4萬元,為306萬畝森林統一購買保險,減少貧困戶營林風險。2016年以來,國家林草局共投入林業資金近2.6億元,其中僅生態護林員管護資金就從1500萬元增加到2700萬元,2019年,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2352名擔任生態護林員,惠及貧困人口8232人;幫助龍勝縣實施107.88萬畝公益林補償,年補助達1626萬元,惠及全縣1.3萬戶,涉及貧困戶1596戶。
  龍勝縣嚴把“識別、幫扶、脫貧”關口,把“精準”貫穿到扶貧工作全過程。
  把好“精準識別關”。龍勝縣嚴格按照《自治區精準識別貧困村貧困戶實施方案》的要求和標準,組織了1400多名幹部開展貧困識別,曆時3個多月,對全縣農民的家庭經濟狀況進行全麵細致的調查,逐戶打分計量貧困程度。同時,抓好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和動態調整工作,切實做到“應納盡納”“應返盡返”“應剔盡剔”。
  把好“精準幫扶關”。龍勝縣堅持部門特點、行業優勢、幹部特長和任職村實際有機結合,既做到派人精準,又做到措施製定精準。目前,龍勝縣共有98家定點扶貧單位,共派出3950名幹部對貧困戶進行全覆蓋幫扶,並按相關要求逐一分析扶貧對象具體情況,做到貧困戶家底清、脫貧方向明、脫貧措施實。
  把好“精準脫貧關”。圍繞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貧困村“十一有一低於”和貧困縣“九有一低於”脫貧標準,逐村逐戶開展信息核對,反複進行信息係統數據清洗。組織驗收工作組逐戶驗收,達到脫貧標準的由戶主和核驗工作隊員、幫扶聯係人共同簽訂“雙認定”表,並嚴格執行貧困戶退出程序,開展村與村之間、鄉與鄉之間交叉檢查,確保退出精準,切實做到真脫貧、脫真貧。同時,對退出的貧困戶嚴格按照要求給予繼續扶持,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
  因地製宜
  實現綠色產業“造血”扶貧

  “優良的生態資源是龍勝的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潛力、最大品牌。抓住生態資源優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讓貧困群眾分享生態立縣、綠色發展的紅利。” 周卉說。
  龍勝縣結合實際,堅持以“生態、旅遊、扶貧”三位一體的發展思路,穩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在實施產業扶貧工程中,把旅遊業作為全縣的支柱產業、核心產業、品牌產業和生命產業來打造,大力推廣公司主導運營,貧困戶以土地、住房、民俗歌舞技能等資源入股分紅的“大寨生態旅遊扶貧模式”,並以此為藍本,逐步形成“一鄉一品、一村一景、一家一韻”的旅遊格局。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創新資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態保護補償引導貧困人口有序轉產轉業,使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轉化為生態保護人員,引導貧困群眾依托當地優勢資源發展綠色產業,實現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
  2015年以來,國家林草局累計投入1500萬元試點建設龍脊梯田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一條全長600多公裏、連接10個鄉鎮81個村的生態旅遊扶貧大環線,旅遊分紅以及開展農家樂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2017年,龍勝縣接待遊客777.3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消費額83.38億元,生態旅遊覆蓋貧困群眾30%以上,2018年共接待遊客860.18萬人次,同比增長10.7%。
  為加強龍勝林下經濟及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國家林草局爭取整合涉林資金近500萬元,全縣70%以上貧困戶有林業產業經濟覆蓋。實施3061畝草珊瑚、野百合等林下經濟種植,建設周家勇愛油茶基地示範區2007畝,輻射周邊地區脫貧奔小康。全縣依托“十二五”期間“兩茶一果+特色養殖”產業發展基礎,發展縣級“5+2”、村級“3+1”特色扶貧產業。全縣現有人工杉木80萬畝、油茶等經濟林15萬畝、竹材15萬畝、藥材10萬畝,產業覆蓋率92%以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致富貴在立誌。龍勝縣多次開展感恩教育、道德評價、技能培訓等活動,通過扶貧理念的宣傳,“勤勞致富光榮、懶惰致貧可恥”的理念厚植人心,貧困戶主動脫貧致富之風逐漸形成:馬堤鄉馬堤村大穀衝組到處懸掛了振奮人心的正能量標語,形成了“家家戶戶幹公益,凝心聚力斷窮根”的“大穀衝”精神;平等鎮平等村鬆樹坳組的群眾不等不靠,主動發展產業、保護文化、美化環境,成為全縣鄉村振興的一個典型。
  “扶上馬送一程”
  建立生態脫貧長效機製

  隨著脫貧攻堅進入鞏固提升的新階段,下一步,龍勝縣著重建立完善脫貧人口返貧預警機製,推動基礎設施再改善,找準產業定位,確保全縣各族人民群眾實現持續、不可逆的脫貧,過上更加美好、更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進一步完善縣級領導聯係鄉鎮、部門單位包村、幹部聯戶幫扶工作機製,繼續落實好一村一個工作隊、一村一套幫扶方案、一村一批產業項目、一戶一條以上精準措施、一戶一名幫扶人員的“五個一”幫扶機製,確保力度不減、責任不變。
  堅持“以短養長、長中短結合”原則,規劃林業產業布局,重點抓好油茶、茶葉和生態旅遊等長效產業的發展。其中在生態旅遊產業方麵,突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以龍勝生態旅遊扶貧大環線為引領,全力打造龍勝全域旅遊大景區、大公園。積極探索利益聯結新模式,按照政府主引、公司主導、合作社主管、農戶主體的發展思路,以務工、入股、租賃、服務等為紐帶,進一步探索“企業+農戶”“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旅遊景點+農戶”“電商+農戶”等利益聯結新模式,讓群眾在參與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股權化經營中實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