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麵開創新局麵提供了有力支撐。《習近平關於“三農”工作論述摘編》(以下簡稱《摘編》),集中反映了習近平同誌關於“三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於我們深刻理解“三農”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進新時代“三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推進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大意義
中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誌反複強調,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麵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黨的十九大在認真總結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三農”工作的成就和經驗,準確把握“三農”工作新的曆史方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推進新時代“三農”工作,首先必須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把黨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戰略意圖領會好、領會透。《摘編》第一部分收入了習近平同誌相關論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著眼於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提出來的。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習近平同誌指出,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改變農業是“四化同步”短腿、農村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狀況,根本途徑是加快農村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鄉村全麵發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出來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同誌指出,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從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來看,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必須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農業農村發展,讓廣大農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麵小康社會。從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來看,大頭重頭在“三農”,必須向農村全麵發展進步聚焦發力,推動農業農村農民與國家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從到2050年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來看,基礎在“三農”,必須讓億萬農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趕上來,讓美麗鄉村成為現代化強國的標誌、美麗中國的底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全局出發,加快補齊“三農”短板,夯實“三農”基礎,確保“三農”跟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步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著眼於實現黨的使命提出來的。我們黨成立以後就一直把依靠農民、為億萬農民謀幸福作為重要使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帶領億萬農民求解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領導農民開展互助合作,發展集體經濟,大興農田水利,大辦農村教育和合作醫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農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推動發展鄉鎮企業、農民進城務工,廢除農業稅,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等等,都是為了讓廣大農民不斷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但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步伐還跟不上。習近平同誌深刻指出,如果在現代化進程中把農村4億多人落下,這不符合我們黨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要牢記億萬農民對革命、建設、改革作出的巨大貢獻,把鄉村建設好,讓億萬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充分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著眼於為全球解決鄉村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提出來的。從世界範圍看,在現代化過程中,鄉村往往要經曆一場痛苦的蛻變和重生。有的國家由於沒有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不僅鄉村和鄉村經濟走向凋敝,而且工業化和城鎮化也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會動蕩,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發展中大國能夠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問題。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村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很多方麵對發展中國家具有借鑒意義。我們正在探索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我國幹好鄉村振興事業,本身就是對全球的重大貢獻。
二、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40年前,我國波瀾壯闊的改革是從農村起步的。今天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麵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還是要靠深化改革。《摘編》第二、三部分,分別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和政策體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為題,收入了習近平同誌關於緊扣城鄉關係重塑對城鄉改革作出統籌謀劃,深入推進農村土地製度改革等各項改革,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方位製度性供給的相關論述。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和政策體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麵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城鄉要素雙向合理流動機製還存在缺陷,無論是進城還是下鄉,渠道還沒有完全打通,要素還存在不平等交換。習近平同誌一再強調,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之路。當前,我國正處於正確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的曆史關口。必須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麵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麵。
促進城鄉融合,必須要向改革要動力,加快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和政策體係。習近平同誌高度重視體製機製建設,強調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製機製,是一項關係全局、關係長遠的重大任務,並對如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和政策體係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要加強頂層設計,加強係統謀劃,加強體製機製創新,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要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要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製機製,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要深化戶籍製度改革,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我國農村改革是從調整農民和土地的關係開啟的。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
堅持農村基本經營製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是鄉村振興的製度基礎。習近平同誌強調,堅持農村基本經營製度,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有實實在在的政策要求:第一,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製度的“魂”,也是農村最大的製度;第二,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這集中體現在農民家庭是集體土地承包經營的法定主體,這是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根本,也是農村基本經營製度的根本;第三,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係,這是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關鍵。習近平同誌特別強調,要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支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建立健全集體資產各項管理製度,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賦予雙層經營體製新的內涵。
土地流轉和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是農村改革的基本方向。針對現在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農民家庭越來越多,土地承包權主體同經營權主體發生分離這一我國農業生產關係變化的新趨勢,習近平同誌強調,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並行,這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與農戶承包經營權分置後,我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創新。這將有利於更好堅持集體對土地的所有權,更好保障農戶對土地的承包權,更好用活土地經營權,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習近平同誌強調:農村土地製度改革是個大事,涉及的主體、包含的利益關係十分複雜,必須審慎穩妥推進。農村改革不論怎麼改,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製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這些底線必須堅守,決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三、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推動農業全麵升級、農村全麵進步、農民全麵發展
習近平同誌指出,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麵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順應農民新期盼,立足國情農情,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推動農業全麵升級、農村全麵進步、農民全麵發展。《摘編》第四部分至第十部分,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收入習近平同誌相關論述,體現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頂層設計和實踐要求,既有很強的理論指導性,又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一)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反映了農業農村經濟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快優化升級、促進產業融合的新要求。習近平同誌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強調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不意味著可以忽視糧食生產了,要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係、生產體係、經營體係,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抓農業農村工作首先要抓好糧食生產。“洪範八政,食為政首。”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雖然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總體看,我國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什麼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習近平同誌強調,糧食問題不能隻從經濟上看,必須從政治上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在糧食問題上不能僥幸、不能折騰。我們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這些關鍵點要一個一個抓落實、抓到位,真正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到實處。
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曆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麵在供給側,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習近平同誌指出,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要抓住糧食供給寬鬆的有利時機,下決心對農業生產結構和生產力布局進行大的調整,盡快實現農業由總量擴張到質量提升的轉變。這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為緊迫的任務。當前,老百姓對農產品供給的最大關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圍繞這個問題多做文章。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推動優勝劣汰、質量興農。
(二)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反映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質的提升,體現了廣大農民群眾對建設美麗家園的追求。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農村生態環境好了,土地上就會長出金元寶,生態就會變成搖錢樹,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就可以成為聚寶盆,生態農業、養生養老、森林康養、鄉村旅遊就會紅火起來。習近平同誌指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政策支持體係,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的農業產業體係,加快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農業空間布局體係,切實改變農業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發展模式。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也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習近平同誌強調,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直接關係農民群眾生活品質,要把它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不斷抓出成效。
(三)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緊迫任務,重點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護和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農耕文明是中華文化的鮮明標簽,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習近平同誌指出,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要加強鄉村道德建設,引導農民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要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抵製封建迷信活動;要推動文化下鄉,推出具有濃鬱鄉村特色、充滿正能量、深受農民歡迎的文藝作品;要整合鄉村文化資源,廣泛開展農民樂於參與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要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開展文化結對幫扶,形成一股新的農村文化建設力量。
(四)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推進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當前,我國城鄉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農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活力,同時也形成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習近平同誌指出,鄉村振興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要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係,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要重視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學習和推廣“楓橋經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從源頭上預防減少社會矛盾,做好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要推進平安鄉鎮、平安村莊建設,加強農村社會治安工作,嚴厲打擊擾亂農村生產生活秩序、危害農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涉農犯罪,堅決打掉農村涉黑涉惡團夥,堅決打擊暴力恐怖犯罪,有效防範應對外部勢力的幹擾滲透,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五)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主要目的,反映了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習近平同誌強調,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要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紮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習近平同誌指出,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要綜合發力,廣辟途徑,建立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製。一是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家庭經營收入穩定增長,使經營農業有錢賺。二是要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民打工有錢掙。三是要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力度,國家力所能及地給農民一些錢。四是要穩步推進農村改革,創造條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要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麵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一個標誌性指標。全麵小康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關鍵取決於脫貧攻堅戰能否打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麵打響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曆史新篇章。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隻有不到兩年時間,正是最吃勁的時候,脫貧攻堅任務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習近平同誌強調,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幹、精準施策,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
四、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同樣關鍵在黨。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丟。必須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提高新時代黨全麵領導農村工作能力和水平。《摘編》第十一部分以“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為題收入習近平同誌相關論述。
完善黨領導“三農”工作體製機製。習近平同誌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級黨委和黨組織必須加強領導,彙聚起全黨上下、社會各方的強大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要健全黨委全麵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製。要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製,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製,黨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製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每年要向黨中央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要把黨領導農村工作的傳統、要求、政策等以黨內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習近平同誌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不能動搖、戰鬥堡壘作用不能削弱。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職能,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要擴大農村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麵,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注重培養選拔有幹勁、會幹事、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人擔任支部書記,團結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要加強“三農”工作幹部隊伍的培養、配備、管理、使用,把到農村一線鍛煉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
加強對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侵犯農民利益的“微腐敗”,給老百姓一個公道清明的鄉村。習近平同誌強調,要把農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作為紀檢監察工作的重點,繼續緊盯惠農項目資金、集體資產管理、土地征收等領域的突出問題,持之以恒正風肅紀。針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部署開展專項治理。嚴懲橫行鄉裏、欺壓百姓的黑惡勢力及充當保護傘的黨員幹部,廓清農村基層政治生態。
今年是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對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結合深入學習《摘編》,全麵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原則,堅持把振興鄉村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一個重大任務,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紮實工作,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三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