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產業鏈”帶富農牧民

來源:新疆日報 發布時間:2017年05月15日 瀏覽次數:
  蜜蜂林間飛,土雞樹下跑,牛羊成群有草吃,牲畜糞肥還搶手……
  阿勒泰地區各縣(市)立足“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戰略,緊緊依托地緣、交通優勢,按照“示範引領、政策扶持、特色培育、科學開發”原則,加快引導“生態產業鏈”發展模式,搞活林間資源,形成了“林下種植養殖”“生態產業鏈”。
  依托政策:把“農耕地”變為“生態林”
  “現在國家出台的惠民政策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有好政策的支持,又有黨支部的引領,我們的產業也會越做越大。”近日,布爾津縣也格孜托別鄉丹麒合作社理事長靳慧林深有感觸地說。
  “70後”的靳慧林,前幾年在自家400畝地裏全種著經濟作物,每年每畝收入300元左右,已算很不錯了。隨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出台,縣裏又明確,隻要種植沙棘樹每畝在享受國家補助基礎上,縣裏再補助200元。
  好政策是出台了,可響應的人卻不多。靳慧林說:“種植沙棘的話,頭兩年光投入,2年後才能見到成效,村民的積極性並不高。不過,鄉政府特別支持我們,經常派人前來指導。經過3年的精心管理,沙棘終於見效益了,除了享受的補貼外,沙棘果還可以賣給相關企業製作沙棘飲料和藥材,一畝地收入1000多元。”
  見到利益的村民紛紛動了心,有討經驗的,有詢問退耕還林政策的。“有了靳慧林這樣的示範戶帶動,我們村也成了全縣退耕還林工程試點村,村民們也轉變了觀念,變‘多種糧’為‘廣栽樹’。”也格孜托別鄉黨委書記嚴新軍介紹說。
  為把產業做大做強,2014年,靳慧林聚集曾有種植沙棘經驗及有發展特色產業願望的12戶農民,成立了合作社,並依托沙棘基地的林草資源,引進了5000隻良種雞進行林下養殖,沙棘雞以每隻120元的價格銷往北京、廣州、深圳等,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變中謀富:走出“林中生財”合作雙贏路
  2002年,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鎮喀拉塔合爾村的劉文彬在全縣第一批將自家200畝耕地轉為林地,全部種上了楊樹苗。家裏養那麼多牛羊,光購草料都得不少成本,與其購買,何不把林子裏的空地種點苜蓿呢?一次,在收看完電視科技頻道節目的他,深受啟發,想出了套種苜蓿的增收路子來。
  苜蓿屬於一年兩收作物,每年6月和9月都是采收期。一年兩季苜蓿,老劉的牛羊不僅有了草料,還能囤積不少。每年秋收後牲畜轉場,正是草料最好銷售時。有些牧民四處購買飼料,村“兩委”班子牽線搭橋,幫助老劉和鄰裏牧民建立起了供銷合作關係。
  “我把多餘的草料賣給牧民,牧民把牛羊、駱駝的糞肥再賣給我,他們有了草料,我這地裏也有綠色農家肥,一舉多得。”這樣算來,飼草料就給老劉添了4萬餘元。
  在阿勒泰地區各縣市,像劉文彬這樣發展林下經濟的不乏其人,並已經發展成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多個模式。
  青河縣薩爾托海鄉薩爾托海村是個小農業服務於大牧業的少數民族村,全村人均耕地不足3畝,農牧民增收致富受阻。2016年初,村黨支部提出“農養牧,牧養農”發展模式,村裏農戶發展起林下經濟,在林間套種苜蓿、玉米等1000餘畝,秋季由村黨支部牽頭聯係牧戶收購飼草料並儲備起來,對未收購完的飼草料由村集體出資購買,儲備起來以備牧民之需。
  生態堅守:探索“林上生金”旅遊觀光模式
  每年秋季,哈巴河縣薩爾布拉克鎮阿克塔木村集中連片的林間經濟2000畝油用牡丹,葉片青翠欲滴,長勢喜人,吸引了很多遊客來觀賞。
  “2017年,我計劃把林下牡丹產業朝著觀光農業、采摘體驗、休閑垂釣、餐飲等方麵發展,讓來這裏的遊客有一個休閑娛樂場所,體驗田園式的風光,讓油用牡丹取得最大的生態效益。”村民馬占虎對自己的產業做出這樣的展望。
  在保護生態、保持水土中,走“林中生財”的路子,已經成為阿勒泰地區各縣市農牧民的自覺行動。又依托當地特有的自然風光,探索“林上生金”生態林業觀光的新模式。觀光農業正在素有“金山銀水”的阿勒泰地區應運而生,並作為一項生態產業鏈慢慢發展壯大起來……
  據了解,阿勒泰地區已完成人工造林5萬畝,正在落實國家第二輪退耕還林7.25萬畝。(記者 張婷 通訊員 張新梅 胡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