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荒漠 利國惠民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6年07月01日 瀏覽次數:

    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二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我國宣傳的主題是“防治荒漠、利國惠民”,旨在凝聚社會共識,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動員全社會參與荒漠化防治,實現綠色發展,惠及億萬百姓。
  荒漠化是全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我國最為嚴重的生態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曆來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采取了一係列重大舉措加強防沙治沙工作。我國率先頒布實施了《防沙治沙法》,推行了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製,製定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開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試點和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荒漠化防治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全國荒漠化土地從上世紀末年均擴展1.04萬平方公裏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2424平方公裏,沙化土地麵積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裏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裏,實現了連續10年保持“雙縮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以來,國土綠化和荒漠化防治力度進一步加大,土地沙化逆轉速度不斷加快。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2010年—2014年全國沙化土地年均減少1980平方公裏,比第四次監測期(2005—2009年)年均減少麵積多15.3%。全國荒漠化防治呈現出整體遏製、持續縮減、功能增強、成效明顯的良好態勢。
  雖然我國荒漠化防治成效顯著,但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受風沙危害嚴重的國家。目前,全國仍有荒漠化土地麵積261.16萬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的27.2%;沙化土地麵積172.12萬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的17.9%。其中,95%以上分布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土地荒漠化加劇貧困,全國近35%的貧困縣,近30%的貧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區。荒漠化依然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綠色是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堅持綠色發展必須有綠色資源來支撐。“十三五”時期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生態環境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沙區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要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到2020年使全國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要實現這一目標,“十三五”時期全國需新增治理沙化土地1000萬公頃,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保護優先、科學治理、適度利用原則,以推進“一帶一路”防沙治沙為重點,以構建北方生態屏障為目標,著力增加沙區林草植被,全麵提升防治荒漠化工作水平。
  一要用創新發展理念引領治沙改革。深化改革、活化機製是防治荒漠化的動力源泉。要堅持依法治沙,落實好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獎懲、土地沙化封禁保護等製度;探索建立沙化土地資產產權製度,製定用途管製辦法;推動建立荒漠生態效益補償製度和防沙治沙獎勵補助政策,創新防沙治沙稅收、投融資機製,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向沙區流動,形成多渠道投入、多部門協作、多方麵參與的防沙治沙新格局。
  二要用協調發展理念統籌保護和修複。堅持綠色發展必須有綠色資源來支撐,提高沙區植被覆蓋度。荒漠化防治是個係統工程,要堅持保護優先,以自然恢複為主,全麵落實荒漠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好荒漠天然植被,促進自然植被休養生息。要認真實施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現有生態工程,提升工程建設質量,要樹立規模化治沙的理念,按流域、按沙帶整體推進,啟動“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地區防沙治沙等新的工程,推動由分散治理向規模治理轉變,全麵加快治理步伐。
  三要用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精準脫貧。荒漠化防治,不僅是生態問題,也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問題。要正確處理防沙、治沙、用沙之間的關係,在嚴格保護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考慮沙區水資源的承載力,充分利用沙區光熱資源充足、物種資源多樣、土地資源廣闊的優勢,合理有序發展沙產業,著力打造一批特色林果業基地,發展精深加工業、能源、沙漠旅遊業;要建設新疆南疆、青海柴達木盆地等一批沙產業帶,形成產業集群。讓沙區群眾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四要用開放發展理念深化國際合作。荒漠化履約要主動適應生態全球化的趨勢,積極推動生態綠色外交和綠色國際合作,深度參與全球生態治理體係的建立。圍繞“一帶一路”,實施防沙治沙“走出去”戰略,積極履行國際公約,參與國際規則製定,提高中國在全球生態治理中的製度性話語權。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和周邊國家境外沙源治理,加強與非洲和阿拉伯國家防治荒漠化的交流與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打造合作新亮點。
  五要用共享發展理念凝聚全民參與。荒漠化防治最大的力量在於人民群眾的創造和奉獻,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堅持走“建設人人參與,成果人人共享”的中國特色防治荒漠化道路,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要積極搭建平台、提供服務,探索深入開展群眾性防治荒漠化的新機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荒漠化治理。林業部門要主動作為、主動擔當,發揮好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牽頭作用,加強部門協調,發揮部門作用,形成推進防治荒漠化工作的強大合力。
  荒漠化防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久久為功。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推進荒漠化防治,共同建設綠色美麗家園,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建成全麵小康社會、推動綠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