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國有林場改革試點進入實質推進階段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3年11月12日 閱讀: 字體:【】 【
  “逼”出來的改革
  大多數國有林場守著“金山”卻過著窮日子

  建設美麗中國,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的“國家隊”——國有林場無疑是骨幹。全國4855個國有林場,構築起了國土生態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森林麵積和蓄積量占全國的23%和17%。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重點生態脆弱地區和集中連片的國有荒山荒地上,國家成立了國有林場,專門從事營造林和森林管護。60多年過去,經營麵積占國土麵積8%的國有林場,已成為我國生態功能最完善、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區域。
  雖然坐擁豐富的森林資源,但目前國有林場的日子整體上並不好過:貧困林場占比高達72%,2011年職工收入隻有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平均水平的1/3。
  守著“金山”,為何卻過著窮日子?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楊超總站長分析,長期以來,國有林場堅持“先治坡、後治窩,先生產、後生活”的建設原則,曆史欠賬十分嚴重。特別是世紀之交,我國林業確立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發展戰略,采取了禁伐限伐政策。這讓很多以“木頭經濟”為支柱產業的國有林場迎來“當頭一棒”。同時,市場經濟大浪淘沙,受管理體製、經營機製和自然條件所限,不少國有林場的非林資產不但沒有帶來應有的回報,反而成為負擔。
  外部發展環境劇變,但國有林場的定位並未隨之調整。國家對國有林場的生態需求更加突出,但大多數國有林場卻仍然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自收自支,各級政府都沒有明確的資金、政策支持,致使國有林場處境非常尷尬:既不能像企業一樣自主經營,也不能與其他公益事業單位一樣得到公共財政支持。
  內外交困之下,不改革明顯沒有出路。浙江、江西等省開始先行先試。黨的十八大做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戰略部署,這為國有林場涅槃重生帶來了曆史性機遇。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林業局正式批複了七省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標誌著試點進入實質推進階段。
  改革關鍵在定位
  政府花錢買生態,多數國有林場轉型為公益性事業單位

  生態環境屬於公共產品,作為“沒有圍牆的露天綠色工廠”,改革中大多數國有林場由自收自支的企事業單位轉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原來國有林場主要靠砍樹、靠資源轉化維持自身運轉,改革後,主要靠財政維持運轉。”浙江省麗水市林業局局長項旭平說。
  改革中,職工怎麼安置?麗水市白雲山生態林場場長毛小榮跟記者算起了細賬。2007年林場改製為財政定額補貼的準公益性事業單位,重新核定編製為36名,市財政每年每人定額補貼4.2萬元。包括離退休和提前退休人員、精減退職人員在內的156人,一並計提社保經費移交社保中心統一管理。其他核編外職工也在林場生產、管護等崗位得到了妥善安置。
  錢從哪裏來?“政府花錢買生態。改革很到位,這跟市裏的重視密不可分。”毛小榮說,改革資金的籌措,盤活苗圃等林場資產籌集了一部分,其他都由市財政出,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日常運營維護等費用也由市財政統籌解決。
  改革前後,經營管理森林資源作為國有林場主業的定位沒有改變,那曆史上形成的非主業如何處理?
  景德鎮市楓樹山林場是江西省建場時間最長、經營山林麵積最大的國有林場。隨著采伐指標調減,林場先後辦起了瓷器廠、房地產等10多家企業,以期以工補林。那些場辦企業解決了近800名職工就業。但隨著市場行情變化,無一例外,效益一路下滑。林場場長餘華平介紹,近些年來,林場數次外出招商,想借外力盤活林場工業資源,但絕大多數企業都不願接手林場的老廠房、老職工。無奈之下,作為權宜之計,林場隻好把多數企業租賃承包。
  如何處置這些非林產業資產?“根據上報的改革方案,對非主業資產,省內大多數國有林場都進行剝離處置。”江西省林業廳林木種苗和林場管理局調研員陳根平介紹。
  林場辦社會職能如何剝離?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東牯山林場黨委書記詹俊勇介紹,林場長期以來一直承擔著事業管理、企業經營和行政管理三項職能,2011年改革後,林場定性為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為理順管理體製,星子縣將林場醫院、小學進行了剝離,兩個掛鉤管理的農業生產隊也劃歸鄉鎮管理。”星子縣副縣長陳輝說。
  改革初現成效
  職工待遇明顯改善,林場逐步走出困境

  66歲的朱克惠是浙江麗水市蓮都林場雙老協會會長,當過老師的他,1988年來到林場。2012年林場改革前,他每個月隻能拿1600元的退休工資,隻有自己當年學校老同事的1/3。“每次碰到老同事,聊起退休生活,我總是找個借口匆匆離去。”
  覺得很不公平的朱克惠,帶著雙老協會的老同誌沒少到蓮都區林業局局長陳森雲的辦公室,“督促”推進改革。2012年春節前,朱克惠的退休工資如願漲到了4100元,高高興興過了個好年。為了表示感謝,朱克惠代表雙老協會寫了封感謝信,送了塊匾,上書“尊老惠民  恩重如山”八字。
  退休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在職職工也是滿麵春風。記者來到白雲山生態林場麗陽坑林區生態公益林管護站時,已是傍晚時分。管護站裏還有4人在值班。作為城市的後花園,每天都有上萬人來林場休閑鍛煉,管護任務不輕。“但心裏很甜,現在政策好,收入高。”笑容一直掛在吳清龍的臉上,以前是伐木工的他,現在的日常工作是養路、清潔、防火巡查。“以前我們林場職工待遇低,都不好討老婆,現在很多職工都開車上班。”管護站站長何建平笑嗬嗬地說。
  談起改革的成效,毛小榮列舉了兩組對比數據:2012年林場職工年收入超過6萬元,2007年隻有2.1萬元;林場的森林蓄積量由2008年的23萬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28.6萬立方米。“主要因為采伐指標減少,改革後林場自己又主動壓減,再加上森林經營管理水平提升。”
  “率先改革的國有林場,整體上森林資源得到了較好保護,職工利益得到較好維護,林區社會保持了和諧穩定,林場逐步走出困境。”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副總站長劉春延說。
  改革政策待完善
  逐步科學放開公益林更新指標,提升國有林場生態效益

  “改革期間,更多考慮的是怎麼維護好職工的利益,下一步要花更多精力謀劃怎樣讓林場生態效益最大化。”星子縣東牯山林場場長李國平坦言。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提出,國有林場改革要以加強生態林保護為核心目標。“現在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太死,不利於生態效益最大化。”餘華平介紹,由於長期不能砍伐,很多公益林超期服役成為過熟林,生態效益不增反降。“從科學營林的角度來看,這些過熟林應該更新,現在的森林撫育項目開了個口子,但指標明顯太少。”
  “一管就死,一放就亂,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起步不久,客觀上更多需要限製性管理。”陳根平對現行政策表示了理解,“下一步要逐步科學放開更新指標,同時完善配套政策,加強監管製度建設。”
  麗水市林業局總工程師丁麗惠介紹,當年為了盡快綠起來,國有林場造了很多用材林、速生豐產林,生態效益相對較低。隨著老百姓對旅遊休閑、回歸自然等生態需求的提升,“亟須更新優化樹種,同時增強美化、彩化效果,這方麵投資缺口還很大。”
  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底子不錯,如何守護好?不少國有林場都組建了當地最為精銳的專業撲火隊伍。“一般林場,路隻通到管護站,一旦更深的山林著火,損失可想而知。”麗水市蓮都林場廠長祝先明憂慮地說。
  “我們林場已經10多年沒招過大中專畢業生了,技術人員已經出現斷檔。”楓樹山林場副場長方曉東介紹。林場資源科科長陳吉全2006年曾到南京林業大學去招聘,“一聽月工資700元,畢業生馬上被嚇跑。”他們建議國家參照農技推廣體係改革,提高林業基層技術人員的待遇,吸引人才。(顧仲陽  吳滋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