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陝西實現從“人退沙進”到“人進沙退”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3年10月17日 閱讀: 字體:【】 【
“這裏二三十年前,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土地被沙壓,莊稼受沙害。”陝西省靖邊縣農村民眾告訴記者。
  如今,隨著“三北防護林”建設等治沙造林工作的展開,陝西在曾經“人退沙進”最為嚴重的陝北地區實現了綠“鎖”沙“喉”、人進沙退的“逆轉”。
  靖邊縣位於陝西省榆林市西南部,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風沙侵害嚴重。從靖邊縣東坑鎮毛團村出發,往北15公裏,是92歲老人郭成旺的林地。放眼望去,無邊無際的“綠色”生機盎然,與人們印象的“黃塵蔽日、寸草難生”的景象大相徑庭。
  30年來,郭成旺帶領家人在沙地裏植樹造林4.5萬畝,使當地的林草覆蓋率達到80%以上。
  談到種樹治沙的初衷,操著濃鬱陝北口音的郭成旺告訴記者,按理說,60多歲、身子骨敦實,應該是一個人安樂休閑的好時光,可當時的光景難以描述。“因為流動沙地‘步步緊逼’,我們全家生火做飯沒柴燒,洗衣洗臉沒水用,地裏玉米被沙毀,有苦難言。”
  1984年的一天,郭成旺從廣播中得知,政府鼓勵個人承包沙地種樹,便大膽地作出決定:承包村上30多裏外4.5萬畝荒地,帶領家人植樹造林。
  為了治沙,郭成旺和孫子早早起床,肩扛鐵鍬、手拿板斧、身背幹糧和水,向沙地深處走去……在種樹初期,由於沙地行進艱難,郭成旺爺孫背著樹苗,硬是在沒有路的地方前行,最終把一株株樹苗、一捆捆柴草運進了沙地。
  郭成旺的孫子郭建軍說,記憶中,當時的陝北一年中風沙天有40多天。“今年這沙梁子在這兒,明年就往南移上兩米左右。自從爺爺帶領家人治沙後,這沙梁子就不再朝南挪了。”
  因為有許許多多像郭成旺這樣的“治沙實幹家”,從昔日人拉驢馱、引水拉沙,到如今飛播造林、機械灌溉,陝北的造林綠化才會走過幾十年艱辛曆程,迎來了現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豐收。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靖邊縣的治沙工作在組織群眾大規模植樹造林的同時,總結了當地民眾的造林經驗,先後推廣了“攆沙丘”“前擋後拉”等造林技術。
  靖邊縣林業局局長蔣勇說,“攆沙丘”形象地說明了“沙退人進”的治沙理念,即治沙先從家門口做起,一步步地用綠色植被逼近黃沙。
  如今,靖邊縣最普遍使用的治沙方法是“飛播造林”和“設置沙障固沙造林”。飛播造林就是通過飛機將綠色植物的種子播撒在沙地上,以形成植被林。
  但是,飛播造林需要適宜的天氣才能取得明顯成效。去年11月到今年5月沒下雨,飛播造林的種子好多沒有成活。其實,從播種到成叢成林至少要3年時間。陝西的治沙,還有一段艱苦的道路要走。
  “設置沙障固沙造林”則是用柴草、秸稈、粘土、樹枝、板條、卵石等物料在沙麵上做成的障蔽物,是降低風速、固定沙表的有效措施,主要作用是固定流動沙丘和半流動沙丘。
  陝西省防護林建設工作站副站長張社朝說,陝西是中國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危害嚴重的省份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陝西沙區堅持不懈地開展植樹造林種草,加快沙區治理步伐,取得了顯著成效。“陝西沙化土地已由3600萬畝減少到2120萬畝,流動沙地由860萬畝減少到50萬畝,沙區森林覆蓋率由1.8%提高到30.7%。但是,陝西沙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尚有50萬畝流動的急需治理,防沙治沙任務依然艱巨。”
  按照計劃,從2012年起,陝西將利用3年時間,治理荒沙300萬畝,其中治理流動沙地50萬畝,改造半固定沙地150萬畝,鞏固固定沙地100萬畝,使固定沙地率達到94%以上,沙區植被覆蓋度和森林覆蓋率分別提高2個百分點。
  “力爭到2020年,全麵治理2120萬畝沙化土地,沙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5%。沙區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張社朝說。(記者  劉彤  陳昌奇  付瑞霞)